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梨丰乡大豆协会——13年摸索实验锻造致富“舵手”
2006-02-20 17:37:01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孙立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0日电 已经13岁的佳木斯桦川县梨丰乡大豆协会,走出了集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富民之路,210名会员为4500个农户开展技术服务,仅去年就指导农户种植“双高”大豆20万亩,增收240万元,人均增收144元。

  该乡现有耕地31万亩,仅大豆种植面积就达20万亩。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大豆生产一直受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发生频繁等因素的困扰,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一现实,1993年,大豆协会诞生了。协会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从育种单位和农业院校引进20至40个大豆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了适合该乡种植的4个大豆品种,比以前种植的品种增产10%至15%,改变了过去品种混乱杂、产量低的局面。黎明村全部采用垦农18号后,全村1万亩大豆增产13万公斤,农民增收15万元。

  以推广科技、促进农民增收为己任的大豆协会,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验,先后把化学除草、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以及规模化生产等新技术奉献给了农户。黎明村农民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后,创造了亩产210公斤的高产记录。梨树村梨东屯田伟等5户农民连片种植大豆150亩,采用了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新品种,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产品品种纯、质量好,被种子部门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3角钱收购,增加收入1万元。

  协会成了农民和政府的科技顾问和智囊团。为了更好地推广和让农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协会利用冬闲深入村屯召开农民座谈会进行调研,组织农民参加专题讲座,在各生产环节,免费接待农户咨询,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并请专家为农户“充电”。2004年,协会针对8月上旬少雨的情况,经过分析作出了全乡可能发生大豆食心虫病害的判断,并及时向乡政府提出了防治预案。由于判断准确,防治及时,大豆食心虫病害得到了有效遏制。

  协会通过上靠下联,先后与集贤县飞龙种子公司、省农科院安达所等单位签订了35万公斤的原良种繁育合同,并在乡里建立了种子繁育基地,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近10万元。同时,还与龙头企业签订单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如今,全乡20万亩大豆有20%销售给九三油脂集团,30%销售给大连华农集团,累计销售大豆达1500万公斤。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