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好支书好在"抠"--记望奎县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
2006-02-22 14:24:0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2日电(记者高长利)宽五西的村民谈起佘树德,都异口同声地称他“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可是让村民总结一下佘树德这个“好支书”好在哪里,村民们却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小抠”。

  村会计刘春对佘树德的“小抠”深有感触。1988年,村里的算盘坏了,刘春就买了一个新的,等找到佘树德报销时,他却说:“农民干活都自己买锄,买犁,再说你平时家里也得用算盘,你得自己买。”当时,刘春一点也不理解,觉得一个算盘才几块钱,哪里有村会计自己买算盘的道理。后来在佘树德的抠门中,宽五西慢慢的变了样子。刘春理解了,并敬佩起老佘来:是佘书记的“抠”,宽五西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不“抠”不行呀!1984年,我当的村支书。当时的宽五西是烂洼塘、土垒墙、草坯房,风天看不见人、雨天出不了屯,村上无办公室、学生无教室、家家无电灯,集体债务13万元。不“抠”一点着村里的日子可咋过呀。佘树德是这样解释他的“抠”的。上任伊始,佘树德就定下规矩:村干部外出一律不准打车、不准下饭店、不准超标准报销旅差费,并先后建立了财务管理、机动地发包、来人招待、干部外出、村上用工等十几项制度。

  从那时起,不管是哪个部门哪级领导来宽五西检查工作,赶上饭时,他就领到家里,不是清水煮面条就是米饭土豆酱,一个招待标准,从不破例。村上平均每年招待费不足400元,20多年来招待费总共不足8000元。正是靠这种“抠”的精神,佘树德带领村民靠口挪肚攒、省吃俭用,20年来共为村上节约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修建费等各种费用支出140多万元。

  说起老佘的“抠门”,乡亲们说这样的例子多的举不过来。1985年,村上拉电,几位从县城来施工的师傅一干就是半个月,老佘是上顿给人家吃面条,下顿给人家吃面条,把那几位师傅吃得直反胃。但他们还是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村里的当家人,没讲代价,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不过打那以后,这个村就有了“面条村”的别称。

  说到“面条村”,就得说说佘二嫂“望奎第一擀面杖”的事了。佘树德排行老二,乡亲们都管佘树德爱人叫佘二嫂。村里来了客人,老佘舍不得让村里花钱,就把人往家里领。一盆面条,一盘酱,就是一顿饭。佘二嫂每次都做手擀面条,几乎天天都得做,最多的时候一天得擀30多斤。于是佘二嫂“望奎第一擀面杖”的称呼不翼而飞,在全县都叫开了。

  老佘的“抠门”抠得精明,抠得让人服气。村里建敬老院,包工头说钉子不够派人去买,老佘听说后,骑着摩托车追到镇里,回来后,他找来包工头一根一根地算,结果除去破损还剩二斤,包工头很服气。1998年,村西桥被水冲毁了,水利部门测算需20万元,佘树德组织村干部出义务工,40多立方米土方的土木桥,他带领村干部起早贪黑,4天就修完了,村集体除了原材料,没有支出一分钱。村上办公桌椅坏了,他亲自维修;村委会墙倒了,他拿起了瓦刀;村办公室漏雨了,他第一个爬上房顶……

  日子紧巴,“抠”一点,大家都理解。如今,宽五西村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1150万元、银行存款200万元、人均收入超3000元的望奎县首富村。日子越来越好了,照理说该大方一点了,可是佘树德却越来越抠了。2005年,村里铺路,老佘怕包工头偷工减料,就每天拿着一根绳子跟在后面测量,有一点不达标的地方就让工程队重新再来。等到工程竣工的那天,包工头对老佘说:“路修完了,你把你这根小绳给我吧。”老佘不明白,问要它干啥,包工头说:“我做工程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你这么抠的,赚不到钱,我回去得上吊了。”虽然是玩笑,可是佘树德这个“抠”劲着实令人折服。

  老佘的弟媳妇有一次在离家5里远的地里干活,中午时回家吃饭不方便,就到临近的村里林场噌了一顿饭。老佘知道后,把弟媳妇数落得直掉眼泪,最后还让弟弟交了50斤面粉作为补偿了事。像这样,老佘得罪亲属的事没少做,但却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民心。同时也带出了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村班子,23年来,宽五西村班子成员一个没动过,每届换届选举,人人都以满票当选,没有一个掉队。

  老佘自己也知道他给乡亲们留下了“抠”名,他说,我也知道抠不好,可是我就认准了一条:集体的东西不能随便动,村上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我是对我自己抠,对党员干部抠。尤其当了村里的当家人,不“抠”一点,村集体就容易被“造”穷败祸穷呀。

  望奎县委书记盛威这样评价老佘的“抠”:“抠”体现了一种为民负责的精神,同时,也是一名村支书忠实履行工作职责的具体体现。如果全县所有的村支书都像佘树德一样“抠”起来,我们望奎县就能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今年,我们将重新凝炼“望奎精神”,老佘的“抠”就应该算一条。

  老佘常说:“过日子要从一分钱、一粒米算起。到啥时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家宝都不能丢啊!”23年来,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佘树德凭着“抠”劲,加上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为宽五西村攒下了1150万的家产。同时,老佘也在乡亲们心目中竖起了一座“好支书”的丰碑。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