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民声 民情 民心 民主 今年哈尔滨“两会”亮点多
2006-02-25 06:17:5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姝媛 刘泽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本届哈市政协会议上共收到提案1165份,立案1044件,创历史新高;代表、委员首次向社会公开个人电话,了解民意;市长现场答复办理提案建议;市民打爆“两会热线”……

  这些是今年哈市“两会”诸多新亮点的一角。无庸置疑的是,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的关注。代表、委员的主体性增强,大众积极参与评说,使得今年哈市“两会”不同寻常地热闹。而这热闹的背后是社会各界民主意识的增强,监督意识的增强,参与意识的增强,是国家政治民主氛围的日益浓厚。

  发扬民主 为民尽职

  面对面,直言献计;心连心,出谋划策。委员、代表关注民生、心系发展;政府倾心聆听、坦诚作答。纵观“两会”,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无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政府官员,言谈中都比以往更关注民生、力求实效。

  过去办理提案、议案,一般都在会议闭幕后按程序进行。而今年“两会”吹进一股新风——现场办理。政协会议期间,举办了提案面商会,委员和政府部门直接展开对话。20位委员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当场答复,表示争取纳入今年计划,尽快开工。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带着副市长和有关政府委办局负责人到政协会议上,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现场办理,20个意见当场得到回复。

  杜宇新、石忠信等哈尔滨市主要负责人在参加“两会”分组讨论时多次表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集中反映了哈尔滨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一定认真听取,积极采纳,集中大家的智慧把哈尔滨建设好、发展好。石忠信还表示,今后市政府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认真听取、办理大家意见和建议,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来,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在两会上,人们感受到了一股务实新风扑面而来。政府官员勇于查自身原因,找不足。就关系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治理”问题,哈尔滨市的决策者们来到代表中间,与他们倾心畅谈。针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市长石忠信当即表示,市政府将认真做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松花江流域治理,不断提高哈尔滨市的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造福。供暖费用上涨,委员们有不同意见,市长并不回避矛盾,而是主动走进讨论会场,回应委员的质疑。“哈尔滨还有很多不足,部分小区暖供得不好,水也喝不上,这些问题主要责任在我!”22日,哈尔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部分委员与市长协商对话会即将结束时,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即兴讲话,大胆揭短,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对此,代表、委员报以热烈掌声。

  记者会上粗略统计,在今年“两会”上,杜宇新、石忠信等哈尔滨市主要负责人20余次来到委员与代表中间,与他们就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保护饮用水资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对话,听取委员、代表提出的各项建议。

  倾听民声 表达民意

  听百姓声音,护人民权利。代表、委员与民众之间“零距离”沟通,成为今年“两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您好!我叫苗中林,是市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地履行代表的职务,我公开了自己的电话,您想反映什么事情,请讲。”为了更好地替百姓“代言”,苗中林代表通过本报向市民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电子信箱。公布第一天,他的电话就被打爆了。苗中林说:“百姓将我当成了自己人,每一个电话都让我感到责任重大。”他说,要争取条条建议有回音,件件有结果,不辜负百姓对一名人大代表的信任。“又是接听热线,又是与群众面谈,一刻也没闲着。”苗中林嗓子都哑了,可他非但不觉辛苦,反倒很高兴。“群众最关心什么,最希望什么,有了互动的平台,大家的声音就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会上。而为群众解疑释惑,也是代表委员的职责。”他告诉记者,他已经把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和意见补充进他今年的一份建议中了。

  会前,市政协委员陈其华在媒体公布了自己的电话,5天里,她共接到了300多个电话。

  “今年‘两会’,随着百姓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媒体的积极参与,群众的愿望和建议可以即时传递,‘两会’与百姓也贴得更近了!”陈其华委员欣喜地告诉记者。

  “两会”的民意基础越来越坚实,这是“两会”越开越好的根本原因。

  

  汇集民情 反映民心

  本届政协会议上共收到提案1165份,立案1044件,达到历史之最。这些议案、提案内容涉及当地未来的发展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化国企改革、安置下岗职工、扩大社会就业、农民减负增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代表委员的拳拳之心,赤子情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代表、委员递交的议案、建议,到会上发言,透着坦诚、实在,讲真话、报实情,体现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了开好“两会”,代表委员会前和会后深入进行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社会情况和民情民意。人大代表、道外区黎华社区干部余金娥为了将市民关注的松花江水污染治理问题很好地反映到“两会”上,会前她走访了专家、企业、社区居民,归纳他们的意见并形成上万字的报告。她感慨地说,代表、委员要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既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又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热情的心”和“冷静的脑”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大部分是“成长中的烦恼”,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在这次报道中,参与的记者几乎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与会的代表、委员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愿意面对媒体,参政议政的热情也格外高涨。“我觉得他们有许多的感受要表达,有许多的话要说。”一位跑党政战线多年的资深记者这样评价。

  “两会”期间,分组讨论的气氛明显比往届更为热烈。记者跟踪小组讨论时发现,现在的两会上,不说话的代表委员少了,说空话的少了,只会附和别人意见的人也少了,这已经体现出两会参政议政水准的实际提升。

  代表委员仗义执言,是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积极参政议政的真实写照。

  市民打爆“两会热线”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校中校’收费问题”、“在提倡节能型社会的今天,应该大力推广和普及太阳能热水器,构建一个节能一体化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能源”……

  不仅代表和委员有话说,说起家乡的发展和建设,普通的百姓对“两会”的期望值也在提高。本报第一次开通“两会”热线,7天市民打进了1000余个电话。

  市民通过热线,诉说着教育、医疗、治安、环境等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市民还通过热线电话为家乡建设发展献计献策,他们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心声能够通过“两会”这个传递民生的有效途径,反映给政府,反映给决策者。会议期间,热线电话热度不减,密切关注“两会”的市民在继续反映民情民意的同时,还为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行为叫好。

  有人说,社会公众对“两会”的关注,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是社会心态的集中反映。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群众积极主动参政议政的民情民意。而准确把握社会心态,聚合民心人气,是党委和政府的“一项硬任务”。市人大代表、时代集团总裁刘毅欣喜地说:“近年来,群众的参与意识不仅大大增强,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有观点、有见地的意见、建议越来越多。”

  刚刚胜利闭幕的“两会”开得热气腾腾,成效显著。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通过“两会”的集思广益,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使哈市“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更加明确实在。盛世伟业,蓝图绘就。新成就、新机遇,令人振奋;新目标、新任务,催人奋进。为了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还要集聚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实现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攀登、提升、超越。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