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让农民抖起精气神———拜泉县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纪实
2006-02-27 09:25:31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周伟春 赵耀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7日电 走进齐齐哈尔拜泉县富强镇新农村让人耳目一新,农户房前屋后的小桥和绿篱院墙规范别致。十条村屯道路路路相通,路两侧平整的绿化带、花带上整齐地栽种着垂柳、人中杨和刺梅、串红等树木和花草,路边沟通畅无阻。村屯道路上看不见畜禽乱跑,村屯清洁干净,垃圾有指定堆放点。这是拜泉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一个侧面。

  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举全力搞好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党的先进性,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这是拜泉县决策层在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这个县从组织领导、文明村镇建设、村镇规划编制、绿化美化、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网络工程和文明单位建设七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考核标准,并实现责任、标准、资金、人员、时限五到位。广泛的宣传教育,典型的引导带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建生态家园的热情。全县共出动大小车辆2000台(次),出工5.8万人(次),投入资金860多万元,整修打通村屯道路304条160多公里,达到了道路平整通畅。

  建设后的生态文明村,环境整洁干净,屯屯有垃圾场、积肥场、活动场、清洁车,改变了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过去村屯路难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实现了村屯道路宽敞通畅。路通了,国富镇爱护村的笤编、柳编产品走出了村屯,打入了大市场,年收入达10万多元。生态文明村建设不仅打通了农户走向大市场的绿色通道,更促进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四个换位”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带动各乡镇的各类专业村屯、专业户及民间各种协会组织迅速发展。

  拜泉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不仅营造出“镇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和谐生态环境,而且迎来了大批的投资者。大庆市绿源木业有限公司就是看好上升乡白皮柳、薪炭林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拿出1000万元落户拜泉投资办厂的;河南豫齐生化制品厂投资5000万元的生物制药和糠醛加工项目、内蒙古一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甜玉米速冻保鲜加工等项目分别落户龙泉镇和拜泉镇。

  生态文明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农民素质。三道镇富业村是市级文明村标兵,农户自发地改造了600平方米的废弃地和臭水坑,建成了文化休闲广场。村民们每天茶余饭后到这里乘凉、唱歌、下棋、聊天,打麻将、玩纸牌、酗酒、斗殴、搞迷信的人没有了。新生乡卫东村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村广播和宣传栏,定期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本村的好人好事和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充分调动起村民改陋习、树新风的积极性,群众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