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佳木斯市汤原县“三项工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02-27 10:38: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7日电(记者 高长利)在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佳木斯市汤原县围绕农村致富,实施“三项工程”,以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解决党员群众思想保守问题,实施干部示范工程。时下,农村中存在农民想富,盼富,怕赔本,不敢干的状况。对此,该县要求村干部率先进行新项目的示范服务,用实际效果教育党员群众解放思想,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引导农民壮胆子、迈步子,用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尝试新项目,走致富路。香兰镇庆丰村村支部为解决农民的思想顾虑问题,首先在党员干部中进行新项目的示范服务。支部书记初志国擅长农机技术,就负责全村农业机械的技术指导和维修,村支部其他党员干部也各自负责一个示范项目,人人带头搞示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红胜村党支部实行“三优政策”,优先提供贷款资金、优先给予无偿服务、优先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奶牛业是汤原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鹤立镇民盛村党员干部大胆尝试,带头养牛,带动农民发展奶牛养殖,现已发展奶牛320头,其中党员养牛50余头。现在全县52个村逐步走上多元化发展的轨道。

  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作用,汤原县施行“能人治村”工程。该县结合“四培养工程”创建工作,积极把各类经济能人和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鹤立镇民盛村村民赵玉涛是有名的乡亲致富带头人,近期被组织培养成党员干部,他带领群众致富的劲头更足了,此举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汤旺乡民生村妇女刘桂丽饲养蛋鸡,年创利10万余元。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她带动全村妇女纷纷养蛋鸡,全力打通鸡蛋销售市场,为全村共同致富作出了好榜样。

  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实行“素质工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汤原县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和管理,注重在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上求实效。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开展典型事例、人物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多途径提高党员的思想文化素质,使党员真正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成为领导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成为懂经营、擅管理、识大体、顾大局、依法办事的明白人。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