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50载苦钻研“工人画家”自学成才
2006-02-28 10:50:1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8日电 71岁的画家墨丁先生研习丹青50余载,善画鱼、鹰,他的作品被书画评论家称为“神鱼”、“神鹰”。业内人士说,墨丁先生是工人出身,多年来一直无师自学、刻苦钻研,最终获得了书画界的认可。

  1951年,念过2年私塾的墨丁进入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他在厂工会任宣传委员,黑板报、宣传栏成为他绘画创作的“处女地”。当年,墨丁家里人口多,房子又小,没有空间练习画画,他就在下班后打一壶开水,买两个烧饼,在办公室里练习至深夜。因为没有老师指导,他只能在报刊、杂志的画页上寻找素材。1979年,墨丁已经成了厂里小有名气的“工人画家”,后被调入厂文化宫当主任。从此,他的绘画生涯开始步入专业领域。

  此后,墨丁更加醉心于丹青世界。他特别喜爱传统工笔花鸟画,李可染、徐悲鸿等国画大师的艺术理论书籍始终伴随着他。工作中,他结识了不少省内著名的画家,他不耻下问,经常带着自己的画作向他们请教。在墨丁的艺术生涯中有一段“五七干校”经历,那时他为了做到胸有成竹,几乎每天都要进行鱼和鹰的写生。墨丁先生说,那段时间的积淀对他日后的创作大有裨益。

  如今,墨丁先生是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多次在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有多幅作品获得国家大奖,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在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他的作品“鹰”、“鱼”被业内人士和书画评论家称为“神鹰”、“神鱼”。

  近年来,国内画家画写意的居多,画工笔者渐少。这种现状与工笔画笔法精谨细腻、创作周期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部分国内现代艺术家强调“艺术要全球化与国际接轨”,认为只有西式化才是国画发展的唯一出路。墨丁先生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西式化无异于东施效颦。传统艺术与外来艺术在借鉴与互补的同时,必须强调根本于本土文化,才能够令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