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延寿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四新”上下功夫
2006-03-01 22:08:4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日电(记者 高长利) 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延寿县创新思维,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着力解决好影响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谋求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

  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今年,延寿县以纺织、制药、食品、酿造和山产品加工等5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突出工业强县,扩大招商引资,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通过实施农产口标准化工程和良种工程,加快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水稻、肉牛、禽类、中药材、食品、食用菌等特色优势项目,按照产业化发展模式,集中打造一批主导作用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推进了特色农业产业化。

  延寿县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作和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延寿县抓住冬闲有利时机开展“三下乡”、“科普之冬”等活动,聘请高级农艺师为全县9个乡镇106个村的种田大户、科技能手讲解大豆、水稻、玉米三大主产作物的种植技术及肥料、药物科学施用方法,并免费向培训人员发放科技资料,赠送科技光盘。目前,该县农户普遍拥有放像机、VCD等影音设备,饭后一家人围坐家中看科技录像、读科技图书已成为一种风气。如今,计算机与互联网正在走进延寿县的农村家庭。近年来,延寿县相继开通了政府公众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等多个网站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文化等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农民和市场,城市和农村的信息交流,解决农民供求、产销和增收的问题,受到农民欢迎。全县农民通过网络,宣传推销农产品。他们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使农产品在网上找到“婆家”,喜结“远亲”。通过网上交易,使延寿县的产业优势变成了商品优势,快捷地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每年有1万多人次在网上进行交易,有力地推进了农民致富奔小康。

  风民俗倡导“新风尚”

  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延寿县通过农村信息网络服务站、百村书库、“三下乡”活动等载体,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移风易俗,形成健康向上的农村社会新风尚。该县还加快农村通信、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以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为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延寿县分别开展了“美德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卫生户”、“好丈夫”、“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树典型,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农村新风尚。尤其是通过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使全县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民风:广大妇女依靠科技致富的多了,安于现状的少了;邻里团结互助的多了,吵架闹纠纷的少了;家庭和睦的多了,不赡养老人的少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多了,串门闲聊打牌的少了。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过去结婚讲排场、比阔气、大要彩礼的风俗,逐步被勤俭文明、喜事新办的风气所代替,青年们结婚注重实效性,陪嫁电脑、书橱、农用车等成为时尚。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延寿县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六团镇、中和镇、寿山乡等地农民利用农闲时节,自发组织扭起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大秧歌。不少农民自己掏钱购置图书和小型文化体育器材,并经常在农闲时节举办棋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延寿县大力投入搞好乡村建设,整合资源,整村推进,加强了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沼气利用、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延寿县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全体村民共同爱护环境的现任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屯”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促进实现村容整治。

  延寿县各乡镇、村屯从农村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帮助农村家庭改善生存环境,治理脏、乱、差,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妇女充分认识做好家园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民开始自觉搞好环境卫生,清理房前屋后阴水沟等卫生死角,建立垃圾集放地,房前屋后栽花种果,改变了以往农家柴草乱堆乱放、猪圈乱搭乱建、垃圾随处乱丢等不良陋习,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家庭生活环境。

  乡村管理健全“新机制”

  近年来,延寿县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快乡镇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保证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此外,延寿县还注重加强农村基层法制建设,教育引导农民切实依照村民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法定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

责任编辑:李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