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电(记者 高长利) 佳木斯市郊区(永红)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五围绕”抓整改,确保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围绕生产发展,积极抓好备春耕生产。区委组织区直部门、乡镇机关的党员干部,积极加强备春耕生产,认真开展送科技、送农资、送农产品订单的“三送”活动。区农技推广中心、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组成7个备耕促农科技小分队,深入专业村、种养殖基地开展科技培训活动,为农户传授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流程、禽流感防治、珍禽饲养、特色蔬菜种植技术要点。目前,全区举办科技大集5次,发放“农民朋友一年早知道”宣传单2万多张,介绍购买种养殖品种、化肥、农药等农资品种200多个。举办科技培训班63期,培训2万多人次;印发科技实用技术手册2.4万份,无偿为养殖户提供药品5000多元。包村区直部门、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积极协调信贷部门,帮助困难村民、特困党员、重病家庭解决春耕生产资金和农用物资,保证他们能够及时种上地。目前,已为826名贫困户送去种子6400公斤、化肥80吨、农药5吨,协调农贷资金300多万元。针对一些农民盲目生产和养殖的问题,区乡村三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查网络、听新闻,并根据农村经纪人反馈信息,正确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目前,全区农村获得农产品订单和销售信息150多条。
围绕生活宽裕,积极拓宽致富门路。区直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走出楼院,“走进群众”,积极帮助所包村屯制定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帮助包扶户调整产业结构,确定脱贫致富项目,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沿江乡黑通村依托粘玉米特色小组和蔬菜种植特色党小组的力量,根据南方市场需求,把粘玉米和大白菜生产加工确定为全村种植业的“主打品牌”。沿江乡沿江村组织50名有种菜经验的村民到俄罗斯进行保护地和露地蔬菜生产。长发镇27名返乡党员利用春节期间,引进致富信息,带出劳动力100多人外出打工。目前,全区农村确定致富项目132个,获取致富信息158条。在区乡村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农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涌现出平安乡佳新村台湾瓜菜生产、莲江口镇万庆村北国寒地绿色水稻生产、大来镇南城子村生猪养殖、四丰乡新鲜村村民赴南韩外出打工等一大批有各自特色的生产专业村。
围绕乡风文明,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针对部分村民农闲时节赌博破坏家庭和睦的问题,全区各村党组织结合本村实际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农民演出队、老年秧歌队、文化特色党小组,活跃在各个村屯。莲江口镇万庆村文化特色党小组为全体村民送上一台说说咱村新面貌、夸夸咱村党支书为主题的快板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使大家过上一个文明、祥和的节日。平安乡佳新村村民在春节前观看了市文化局为他们送上的一台贴近农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演出和一部电影。目前,全区11个演出队表演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文艺节目89个,反映农村庆丰收的秧歌演出97场。
围绕村容整洁,积极开发沼气项目建设。针对农村畜牧养殖数量多,畜禽粪便随处堆放,严重影响乡村环境卫生问题,郊区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减少农村人畜粪便污染和解决燃料问题入手,在莲江口镇万庆村先行试点搞沼气开发项目。今年该区争取了国家计委审批的开发资金136.8万元,准备在6个村建1140个沼气池。目前,全区已建完658个沼气池,较好地解决村屯环境卫生差和能源浪费问题,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生活陋习。
围绕管理民主,积极推进村民民主议事。在进行村屯规划时,规划人员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请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与收集提供有关资料,配合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将规划成果提请村民理事会审议,并向全体村民公示。在村屯整治过程中,坚持不搞“一刀切”、“一阵风”,把村屯规划实施整治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交给由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组成的“五老会”。 “五老会”负责处理村屯整治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在村屯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五老会”发挥着农民意愿的“代言人”、政府主张的“传递人”和矛盾纠纷的“调解人”的积极作用。先进性教育以来,全区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五老会”和重大事项的图板公开、面对面公开和点题公开等形式,研究决策问题116个,均得到村民普遍支持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