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日清晨,记者来到道里区安和街的街口。看见一个穿着厚重衣服的大娘正在忙碌的卖着报纸。不同的是,她用一张大塑料布将整个报摊裹了起来,而各种不同种类的报纸就被裹在其中。她的双眼紧闭,两只手放在塑料布中不停的抚摩着那些报纸。这时,有个年轻的小伙子要买一张《黑龙江晨报》,她迅速从塑料布中取出一张《黑龙江晨报》递给对方,所收取的卖报钱也是准确无误。看着她卖报的动作,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她是一个盲人。
经过介绍,记者得知卖报的大娘叫高仲余,是先天性双目失明的盲人,今年她已经56岁了。1993年她和老伴儿在这里支起报摊,每天的生活就靠这个报摊支撑着。虽然老夫妻俩都是盲人,有些事情办起来要比正常人困难,但是老夫妻俩从来没有放弃过。
1985年,老夫妻俩失业在家,生活十分窘迫。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大娘决定去卖报纸挣点生活费。起初,老两口只是挎着兜子在道外区沿街叫卖。有了点积蓄后,夫妻俩便搬到道里区安和街,住在一个只有21平方米的房子里。只懂卖报的夫妻俩,便在自家的街头支起了报摊。以每月报摊的收入维持日常的生活。谈到家中情况,高大娘说:“我有一个儿子,现在已经成家,住在南岗区。他们的生活也很一般,自家有自家的日子。我们老两口靠卖报就可以照顾好自己,不用拖累家人。”
高大娘夫妻俩每天凌晨4时就开始互相照应着去各个发行站取报纸。等到报纸全部取回后,已经是5时了。随后,夫妻俩就会把取回来的报纸放在报摊的塑料布中,按不同的位置把不同种类的报纸摆放好。由于两人的生活都要靠卖报维持,因此老夫妻俩每天都要把报纸全部卖光后才回家。说起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报纸时,高大娘说,她俩每天要经营10余种不同种类的报纸,而区分这些报纸就只能靠双手的触觉,因为卖报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她俩很清楚每种报纸的特性。可以根据纸张的厚度和软硬程度,或以及报纸的宽度和长度区分。有些报纸的版面数量是一定的,她俩也可以根据每份报纸的厚度去判断。并且她俩也会牢记一些报纸的摆放位置,只要位置找对了,报纸就不会卖错。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高大娘说:“我们老两口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靠卖报纸养活自己,不拖累社会和家人。眼睛不中用,但双手能够创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