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医药行业代表周有财为看病难看病贵“把脉开方”
2006-03-09 19:37:5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宋南剑 曹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北京3月9日电 “近几年,‘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日益凸显,有资料显示说有病看不起的群众达48.9%。政府工作报告中用600多字的篇幅阐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可见总理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澳利达集团董事长周有财说。

  说起“看病难、看病贵”产生的原因,这位来自医药行业的代表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药品零售环节缺乏竞争,市场难以发挥有效调节作用是原因之一。”自1996年以来,国家已连续17次降低药价,降价金额达400亿元,但群众的医药费用支出却在不断上涨。问题出在哪里?周有财说,由于医疗机构已经形成了“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药价降低后,大处方问题尤为突出,医生也会更多的倾向于使用高价药、未降价的替代药,或者多开药。

  “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导致了医疗机构过分追求药品差价收入是周有财“把脉”“看病难、看病贵”产生的原因之二。他说,由于“以药补医”政策的存在,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就必然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药品价格越高,医疗机构的效益就越好,在利益的驱动下,医疗机构势必追求较高的药品差价收入。周有财说,原因之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的恶性竞争。目前我国医药生产经营企业过多过滥、医药网点布局严重不合理,导致了药品市场的竞争演变为价格折扣的恶性竞争。原因之四是药品销售环节缺乏费用制约机制,使得虚高的药品价格得以实现。原因之五是药品招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品虚高价格。

  如何应对“看病难、看病贵”,周有财代表“开方”如下: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周有财代表建议,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实施医药分业管理。要改革“以药补医”的体制,实现医药分业管理,把医院的药房独立出来;明确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商业受贿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二是实行药品统一定价管理。国家要加强药品定价管理,科学合理地评估药品的生产、销售、研制等成本,充分考虑生产企业的适当利润及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改进和完善药品定价机制;三是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政府应集中财力着力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问题,现阶段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满足高收入阶层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高端需求;四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政府财政投入主要解决低收入阶层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建立合理的分诊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去卫生院、社区医院,大病去大医院的双向分诊转诊制度,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五是取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招标没有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也不可能从源头上解决药品虚高价格,其积极意义甚微。建议取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网上采购。鼓励发展药品的统一配送,提高药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