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双鸭山“下岗打工联合体”成就业新平台
2006-03-11 00:28:55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杨军 唐海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0日电 “不怨社会、不靠天地、不找政府、不逼领导”,如今在双鸭山市,寻找一个适合、适应自己的“下岗打工联合体”,并在其中自食其力,自谋生路,成了众多下岗者的最大心愿。

  季节农活、刷屋扒炕、砌墙盖房、蹬车搬家、……有话就干,有钱就赚。下岗工人们在一个又一个的“打工联合体”里工作有了新保障,生活有了新希望。

  “打工联合体”,已成为了双鸭山下岗者再就业的新平台。

  前几年,和许多地方一样,双鸭山的下岗工人在重新就业时,面临着岗位不足以及选择就业门路时,在资金、技术、劳力和信息等单方面短缺。于是,由下岗者自我组织、自愿结合的再就业服务合作组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市域内已涌现出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下岗打工联合体”。

  为了生计,会木工手艺的下岗工人唐军只身出外打短工挣小钱。人单势弱和技术不全,使他在打工中碰到大活,也不敢承揽,收入自然低微。回家乡后,头脑灵活的他和许多会各种手艺的下岗工人挂上了钩,并挑头组成了一个松散型的家庭服务合作组,平日里大家各自单干但保持联系,一旦需要联手干一呼即合。现在,这个合作组已能接干家政内外几十个服务项目。

  基建公司下岗工人刘武,找了4名木、瓦工和2名力工,组成聚合型的建筑打工队,他们7个人长年合作,承揽盖房、修屋等一些小工程。由于手艺好,干活细,再加上价钱公道,活源接连不断。

  双鸭山市的下岗再就业服务组织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扶持下,从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壮大,成了大气候。合作服务的触觉延伸到了涉及家政、建筑、运输、劳力等在内的10余个行业领域。

  1994年起,友谊县的全省优秀共产员、下岗工人周作聪组织自己身边的百余名下岗工人,自谋生路,互助互利,勤劳致富。现在,名声日益见涨、越来越壮大的这个“打工联合体”有了“品牌效应”,失业者信赖,社会认可。周作聪还被县委、县政府安排到社区任职工作。

  “下岗打工联合体”的出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下岗职工在技术、劳力、资金和信息等单方面短缺的劣势,给下岗者提供了再就业的新平台,而且这种合作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与家庭的每一个角落,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大大减轻了政府和企业的负担,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