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2日电 11日,在省儿童中心,上百名学生家长上了一堂“情商教育”课。家长们就怎样教孩子爱、应如何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批评孩子要讲究怎样的语言艺术等3方面问题与专家展开讨论,以帮助孩子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8时,在省儿童中心二楼的多功能厅,常年从事心理学和家庭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黑龙江大学袁敏副教授为上百名学生家长免费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情商教育”讲座。在现场记者看到,能容纳百余人的大厅里座无虚席,有的家长一边认真地听着讲座,一边仔细地记着笔记。在这次讲座上,省儿童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对80名家长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0%家长表示,自己没时间和孩子沟通;40%家长不知道应该怎样关心孩子心理健康;40%家长为自己目前的教育方式而感到苦恼;有40%家长不知道该怎样为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在现场,一位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士说,以前她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商,认为只要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好、分数高,孩子今后就能够出人头地。慢慢地,她发现和孩子之间越来越难沟通,孩子的自信心也不强,情感脆弱、禁不起挫折等问题也随之产生。经过专家现场解答她知道,这些都是孩子的“情商”不足所致。
袁敏介绍说,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如果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会缓解精神压力,不懂得保护自己,是不可能在现实竞争中取胜的。家长在重视孩子智商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补补“情商”。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理解、尊重他人。家长应多从一些极为平常的琐事中关心孩子的生活,要多与孩子交流,关心他的心理成长。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拥有自尊与自信。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指责,否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教育,让他从中吸取教训。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掌握方式方法和正确使用批评用语,不要用“小祖宗,求求你了”等语言来祈求孩子改正错误,也不要用“笨死了”、“真没用”等语言来刺激、挖苦孩子,而是要做到言而有理、严而有方,这样有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