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杜宇新在巴、木、通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行
2006-03-13 05:37:1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作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3日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大课题,也有不少大难题。这个题究竟怎么破?基层干部群众是怎么想的?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月8日至1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轻车简从,顶风冒雪,分别到通河、木兰、巴彦三县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调研。杜宇新走了6个村,坐在农民的炕头上,听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听他们倾诉生产生活的苦辣酸甜,因为他们是建设的主体;与10几位乡镇党委书记面对面,听他们的新农村建设点子,因为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认真听取三县领导的汇报,因为新农村建设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发展生产是中心,离开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走村串户,杜宇新最关切的,就是农村发展生产问题,而农民最迫切的愿望,也是生产发展。因为生产发展是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足见其统率作用。

  3月8日下午,杜宇新来到了通河县桦树村。在农民张金贵家的炕头上,听张金贵讲述改善生活的历史,莫不与发展生产相关。张家是通河县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受益者。县里为他家解决了扶贫款,去年种了9亩水田和旱田,养了200只大鹅,两口人收入超过了万元。据村党支部书记廉海玉介绍,县里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方略,给他们村带来了发展生机,光水稻大中棚育秧一项,每亩地就可增收60元。而乌鸦泡镇依山村村民袁秀兰的发家史,是生产发展为纲的佐证。去年县里给她家解决了1.2万元的扶贫款,她家匹配上600元,养了12组貉子,共收入1.2万元,一年脱贫致富。

  杜宇新对通河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做法非常赞赏。把资金整合,集中使用,避免“撒芝麻盐”,从农民最关切的生产发展做起,尽快见到实效。他说,农民的贫困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建设新农村?现在农村百业待兴,不先搞好生产,就无法改善生活,就更谈不到改善生活环境了。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要有机结合,大体可以概括为6个字,即“稳、调、服、通、改、延”。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生产。要调整产业结构,宜种的种、宜养的养,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要搞好面向农业和农村的各种服务,农机服务、科技服务,包括农民组织起来自我服务。要使村村通电、通水、通电视、通车,能通就通到村里去。要改房、改水、改气、改厕,包括改生活习惯。要把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把对农民的服务功能延伸到生产和生活之中去。他希望通河县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鲜的经验。

  杜宇新对县里的领导同志殷切嘱托,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都要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和农村问题解决不好,党的执政基础就不牢靠。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也没有全国的小康。我们要让农民分享改革成果,同步奔向小康社会。

  生产发展给农民带来的变化,令市委书记感到欣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点面结合,试点不能搞成一个“花瓶”,好看不好用

  3月9日上午,杜宇新与通河县8个乡镇的党委书记面对面,和他们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方略。有问有答,交流热烈。

  当有的同志提出新农村建设试点要“坚持高标准、一步到位”的观点时,杜宇新特别提醒,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点面结合,在点上可以适当集中资金,先行一步,取得经验;面上要因地制宜,针对各村不同情况,解决一些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标准必须要切合实际。高标准是指我们要办一个事,就办得高标准,修这条路质量就要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盖房子质量要有保证,栽树就要保证成活。但是,脱离了农村实际,完全都往高排,那就不是高标准。一步到位是指在整村的基础上,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搞完了一个村,大体有个模样,但是你说它一步就到位,到了什么位置,它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这些事情我们都要把握好。新农村建设切忌一哄而起,冒进蛮干,必须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原则。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生产和建设不可偏废,不能顾此失彼。要实现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劳民伤财的事情我们不能再干了。现在一提起来老百姓还心有余悸,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搞成一个“花瓶”,好看不好用。弄了点钱,都武装到“点”上了,那么“面”上的工作怎么开展?要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点”对“面”有指导作用,“面”上也要有明显的变化。把资金集中起来,把村民的意见集中起来,把农民最关切的问题排一排序,力争每年都能为群众办几件关系切身利益的事情。

  在木兰镇龙丰村,杜宇新关切地问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志,新农村建设他们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刘文志不假思索:“改水。”他们村的3个屯有两个还吃地表水,中心村吃上自来水也因多年淤积,水质特别差。有7000多亩地无法灌溉,仅打30眼电机井就得需要资金150万元。加上配套的电力,所需资金将无法自行解决。目前,木兰县的405个屯还有105个屯没吃上自来水。

  3月9日下午,听说市委书记来研究新农村建设,木兰镇松江村的部分党员和群众来到了村委会。当杜宇新问起他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有的说修路,有的说吃自来水,有的要求解决村里的生产用电问题。村民张福玉说,现在水田灌溉靠柴油机,可是现在柴油价格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电机井灌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入。

  “那么,如果现在给你们村里就办一件事情,你们看先解决什么?”杜宇新问。村民们异口同声:“用电!”

  杜宇新感慨不已,现在需要给农民办的事太多了,但是要分一个轻重缓急,应该尽快解决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告诉身边随行的同志,要尽快起草一个文件下发,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进行一次大讨论,把大家的认识统一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上来。把最迫切的问题排一排序,自己能干的有哪些,需要国家支持的有哪些。能解决的尽量想方设法优先解决。我们干的,必须是群众盼的。

  农民生产生活的困难,牵动着市委书记的心。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自己的事自己办,但全社会要积极参与

  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有一种思潮值得注意。那就是,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张着嘴等着房顶上掉馅饼。不少人问:什么时候给我们建设新农村呀?

  等待,等不来新农村。

  木兰镇松江村村民张福玉说,听说要建设新农村,我们农民特欢迎。环境好了,干活都不觉得累。但是,咱不能躺着不动弹,自己也得起来干,国家扶一把就起来了。杜宇新对此深表赞赏。在巴彦县松花江乡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尤立国对农民自己的事自己不做深有感触。去年秋天少陵河发大水,本村几千亩庄稼被淹,其他乡村的农民纷纷出动防汛,可本村只出来4位农民,还有一位是残疾人。想让各家拿一元钱修路都困难,想让各户出点劳务或者车辆,不少农民张口就问“给不给现钱?”

  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杜宇新说,这么多的农民,这么广大的农村,国家的财力有限,现在还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来进行建设。我们要自力更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受益的主体,我们要辛勤建设自己的家园。比如改善环境问题,自己门前的路能不能垫一垫?自己门前的树能不能栽一栽?边沟能不能自己清一清?自己的院子能不能扫一扫?

  当然,我们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现在农村不少人有畏难情绪,城里不少部门觉得与己无关,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口的事、是农村的事,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对有线电视进户初装费用高,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杜宇新认为是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在作怪。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各部门都要有责任感,都要积极参与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去。

  调研中,杜宇新几次和三县的领导同志提到连锁药店进村问题,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牵肠挂肚。

  对木兰县和上海奉贤区的农业合作,杜宇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其为城市支援农村的成功范例。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海奉贤区和木兰县联合成立了“三胜水稻农业合作社”,打出了“哈哈木兰”大米品牌,架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把农民的水稻全部卖到了上海,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他对木兰县今年使5000农民变成市民、解决城市户口极为赞赏。农民走出土地,变成城里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变革,是农民离土创业的一个好办法。巴彦县松花江乡的数十位农民到“海尔”打工,有的已经成了“蓝领”,农民的闯劲令人欣慰。提高农民的素质,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办好职业教育是一个好办法,让农民有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投身新农村建设。

  在巴彦县兴隆镇,杜宇新肯定了巴彦县新的领导班子提出的以工立县、以工兴县、以工强县的做法。他指出,巴彦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可资挖掘。丰厚的农业资源,必将派生出畜牧业资源,为发展加工业提供了生产资源。工业是实物经济,工业上来了,第三产业就发展起来了,这是巴彦县走出经济低谷的必然选择。他提出新农村建设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保持冷静态度,切忌一哄而起,一刀切,盲目攀比。当前,最重要的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上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国家投入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村屯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关系,点与面的示范性与综合性关系。经济发展是关键,新农村建设不能仅理解为村容村貌的改善;能自己干的,就自力更生,不能等、靠、要。城镇的发展也很重要,没有龙头就无法打通产业链。“点”上大而全,就无法向“面”上推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任重道远。在3天的调研中,所见所闻令人振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它囊括了我们党和政府全部工作。怎么样把它组织好、协调好、建设好,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一种多方参与这样一个局面,这是当前要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