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9日电 到去年年底,占我省农户总数14.3%的60.26万户农户告别了“单兵作战”的生产方式,走进农合组织,依靠集体的力量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增产增收。这是记者从省供销社获悉的。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当前市场给我省农业生产提出的新课题,而在农村有着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的我省供销社系统,早在几年前就依托自身优势组织和领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经纪人协会等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到目前,全省由供销社牵头,已有11个市(地)、64个县、420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11个市(地)、55个县、357个乡镇建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供销社发展的各类农合组织总数达到5342个,吸收农户60多万户。2005年,通过农合组织为农民销售农副产品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助农增收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
走进农合组织的农民,在尝到增收甜头的同时,更增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如大庆市供销社积极推进农合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社团法人型向企业法人型、单纯服务型向经济实体型、组织指导型向经济效益型的转变;牡丹江市供销社领办的食用菌协会制定了黑木耳、滑子蘑、猴头蘑的标准化生产规程,成为全省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典型。目前协会引导产业规模达10亿袋,实现产值20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623元。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