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工体:洒满我童年的足迹
2006-03-19 08:18:2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逸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9日电 “我妈妈曾经是哈尔滨工人体育馆的职工,我的童年对应着哈尔滨工人体育馆最辉煌的时光。”现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读大三的哈尔滨籍学生王逸雯在电话中说,“哈尔滨工人体育馆洒满了我童年的足迹。” 1983年,在我还是妈妈腹中的胎儿时,已经在听哈工体内演出的音乐了。那时,妈妈单位的阿姨们都说我在接受“胎教”,现在想起,我性格乐观、外向,喜爱艺术,真的可能与此有关。三岁前,我大部分时间呆在哈工体职工托儿所里,常随着从哈工体里传来的悦耳音乐声咿呀学唱。三岁后,托儿所解散了,爸爸白天上班,晚间要上电大,我就经常和妈妈在场馆里“上班”。我记得妈妈工作时,我和小伙伴们在哈工体外绕着树丛、草坪到处跑,抓蜻蜓,捕蚂蚱,捉迷藏,从场馆高高的台阶爬上爬下……

  我自小“调皮”,经常做些希望引人注意的恶作剧。一次,我跑到剧场的最后一排,将活动座椅“噼里啪啦”地放下,惹得正在观看演出的观众纷纷回头看。一位服务员阿姨跑来“抓我”,我却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一边绕着座椅来回跑,把那阿姨气得哭笑不得。那段时光,虽然记忆模糊,有些部分还要靠爸爸妈妈解说,但是现在的我仍能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幸福和快乐。

  1988年,程琳连续几天在哈工体演出。每当程琳演唱《酒干倘卖无》时,舞台监督就安排一个男演员手拉着一个小女孩上场,配合程琳演绎相关情节。一次,当程琳歌声响起,小女孩从后台上场,5岁的我正好在后台玩,出于好奇,我竟然也跟着走上了舞台。一下子舞台上出现了两个小女孩,顿时,场内观众哄堂大笑,舞台监督也慌了。而我却因大场面见得多,居然昂着头也跟着观众笑起来。倒是程琳反映快,快步到我跟前,拉着我边走边唱“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我们绕场一周,此时,观众由哄笑变为集体鼓掌,场内气氛反而更加高涨了。

  1992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哈工体演出活动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鞋城。从此,我再也没有去过那里。

  现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附近就是辽宁体育馆,每当我经过那里,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家乡的哈工体。如今虽然哈工体已经不在了,但那些属于我的、抹不去的记忆却将伴我终生。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