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知荣明耻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2006-03-21 10:53:4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1日电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知荣明耻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的文章。全文如下:

  连日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龙江大地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

  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普遍认为“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我省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知荣明耻在龙江大地蔚然成风。

  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知荣明耻在龙江大地蔚然成风,对于促进我省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意义重大。知廉耻,方能知进退。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好的社会风气,可以陶冶、滋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成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而不良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风气,就会腐蚀社会的健康肌体。在我省,近些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两风建设”、树立黑龙江人良好形象活动、健康礼尚文化大讨论以及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起到了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良好效果,社会风气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注入了魂魄,提供了动力。但是,像全国很多地方一样,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

  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省,重人情、轻法纪;重习惯、轻规则;重场面、轻节俭,大手大脚、盲目攀比等陋习还相当严重,需要我们从源头抓起,用科学的规范加以约束。“八荣八耻”,每一“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它的提出,无疑是为我们下了一场及时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知荣明耻在龙江大地蔚然成风,对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我省自2003年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试点省,特别是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呈现出新局面。而随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交织在一起,逐渐凸显,相当多的同志感到工作难开展,问题难解决,成效难显现。加上青少年因为年龄小,生活阅历较浅,部分青少年中,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还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现象;追求时尚,喜欢“另类”,盲目崇拜,行为偏激等成为一部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倾向。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着祖国的兴旺,民族的前途。用人类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文化知识成果,教育青少年,武装青少年的头脑,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牢固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八荣八耻”,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易学、易记、易懂,它划清了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界限,是青少年观念养成、人生体验、品格塑造和精神历练的最好教材,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规范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思想道德建设,贵在锲而不舍。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