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3日电 3月15日,一位老人走进了大庆油田总医院,面对着油田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和众多新闻媒体的记者,老人用沉稳地语气宣布了一个决定:等我死后,我要把自己的心脏捐献给油田总医院。
这个老人叫刘明军,今年72岁,是大庆石油管理局总机械厂离休的老会战。说起老人的这个决定,就不能不说说老人与油田总医院的不解之缘。
老人是一名老会战,在60年代油田建设初期,他就来到了大庆。当时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老人经常患病。而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整个大庆只有一家被戏称为“牛棚医院”的油田总医院,因此老人一患病就会和油田总医院打交道。虽然条件比较差,但医生们的本领可不差,每次无论老人是患上小灾还是染上大病,医生们总能令老人病痛全消。
多年来,虽然大庆市新增了很多医院,但每次一患病,刘明军还是会不自觉的去油田总医院,用老人自己的话说,“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已经养成了习惯”。
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动,老人的心脏一直都很不好,每次一出现病情,油田总医院总会及时为他诊治,“如果没有油田总医院的医护人员,我的命早就没有了”老人说。
在同医护人员的交往中,老人了解到在我国捐献人体器官作医学研究的人很少,这种状况使我国的很多医疗研究由于缺乏相应的介质而搁浅,一些本应解决的难题至尽仍在危害着人们的生命。于是,老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捐献自己的心脏甚至遗体,而且要把他捐给和自己有深厚感情的油田总医院。刘明军的想法很简单,有了心脏,油田总医院的专家学者们就可以用作医学研究,使医院的医疗水平更上层楼,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免受心脏疾病的困扰。
在和家人沟通后,老人的这一想法就通过了。然而随着老人这一想法的提出,各种毁誉也随之而来,“肯定是炒作”、“沽名钓誉”……,也有人说他“风格高尚”,是“楷模”,对于这些评论,老人听后总是微微一笑。
“我捐献心脏既不是显示自己崇高,也不是为了出名,只是觉得火化有些浪费,想让它发挥一些作用,相信现在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的。”老人平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