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古币接连被盗掘 哈尔滨市宾县猛刮“挖宝风”
2006-03-25 08:59:2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金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5日电 今年2月份至今,哈尔滨市宾县境内连续发生盗掘古币事件,盗掘的古币总重量近500斤。据文物管理部门鉴定,被盗古币距今最远有1000多年历史,是唐、宋、金时代的流通货币。目前,警方已经对此立案侦查。同时下发通告,要求参与盗掘古币的村民限期上交手中的文物。

 古币接连被盗掘

  2月12日,在宾县平坊镇益阳乡永庆屯耕地内,一辆红色夏利车载着一女三男开进了空旷的耕地内。4个人行迹鬼祟,拿着一个金属探测仪,在地里搜寻起来。没多久,随着探测仪的报警提示,几个人从车上拿出铁锹,就地挖掘起来。大约10分钟后,一个锈迹斑斑、类似大锅的铁盛器赫然显现。几个人欣喜若狂,随即用铁锹继续往下挖。由于用力过猛,“铁锅”被挖破,里面一串串古币漏了出来。四个人立刻连锅带古币一同搬进了轿车的后备箱内。与此同时,附近村民闻讯而至,现场出现了哄抢古币局面。四个盗掘者则带着大量古币逃离现场。

  据永庆屯耕地承包人李艳春介绍,第二天早上,村民发现,在最初发现古币的大坑附近,又多出了两个大坑,旁边散落着少许古币,坑内还有一个被破坏的铁盛器。在此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10亩耕地内竟然先后又出现了八个坑,但究竟是何人所为,坑内是否挖出了“宝贝”,不得而知。李艳春回忆说,每到开春耕地时,村民时常可以从泥土里拣到一些古币,大家都把这块地称作“大钱地”。

  据宾县文物管理人员介绍,3月1日,这股“挖宝风”又席卷到了宾县三宝乡。当天,在三宝乡耕地内,近200斤的古币被人挖出,随后被贩卖流失。宾县有关部门得知情况后立刻采取措施,经过警方配合,村民们将藏在家中的古币拿出,但已经不足70斤了。

 记者目击盗掘现场

  3月23日,记者和宾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平坊镇益阳乡永庆屯的古币被盗掘现场。记者看到,这里一共有8个大坑,坑的大小和形状基本一致,坑与坑的间距不超过3米。一个直径约80厘米、深约70厘米的圆形大坑周围的泥土上还留着铁锹挖过的痕迹。有的大坑被人回填,现场一片狼籍。文物管理人员说,2月12日被盗掘的约300斤古币和三个铁盛器就出自于这里。出土的古币中有“开元通宝”、“淳化通宝”、“皇宋通宝”等10多种古币,大都是千年以前唐、宋、金时代的流通货币。三个大坑内的土层有红烧土的痕迹,证明当年有人在这动过火,从以上的特征可以证明,这里很可能是当时金代人在此居住过的地方。

  宾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为遏止“挖宝风”,宾县政府两次下发公告,禁止挖掘当地河道两岸沿线和河床内的古化石。同时,宾县文体局、公安局和文物管理所还联合下发了通告,并要求参与盗掘古币的村民限期上交文物,包括古生物化石、古币、古双鱼铜镜、古三足铜锅、古香炉等一切在该县境内出土的文物。

  同时,针对永庆屯发生的盗掘事件,平坊镇公安局也展开了缜密的调查,案件正在侦破中。

 盗掘文物由来已久

  据哈尔滨是文物管理站刘站长介绍,“挖宝”之风最早源于古生物化石的买卖。2005年12月20日,在三宝乡附近天然形成的河道内,由于受到河水冲击和沙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破土而出。部分村民将形状奇特的化石拿回家中收藏。与此同时,三宝乡内频繁出现一些“生意人”,他们以50元甚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向村民收购化石。消息很快传遍了宾县,附近村民纷纷来到河道两侧开始挖掘,出土的化石现场交易。一段时间,河道两侧几乎一步一坑,珍贵化石被盗掘殆尽。经文物工作人员确定,这些化石大都是猛犸象、披毛犀等珍稀古生物化石。2005年年底,“挖宝风”在宾县迅速蔓延,一些“挖宝”的人开始利用金属探测仪盗掘地下埋藏的金属文物。直径为50厘米金代六耳铜锅、直径约在20至30厘米的金代六耳铁锅和铜镜纷纷农民们被挖出。

  刘站长说,在宾县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地球演变、动物进化以及当时的地理和气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不法分子为利所趋,不惜大肆进行掠夺性甚至毁灭性的挖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破坏和浪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