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市拟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
2006-03-26 14:40: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菲菲 董云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6日电 25日上午,哈尔滨市举办了“2006春风行动”促进就业招聘大会。以哈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会场,各区、县(市)的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聚集地,同时举行了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的服务会。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上百家用人单位就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可是在中心会场和哈尔滨火车站等地,记者对参加招聘大会的农民工进行采访时发现,农民工在哈尔滨找工作依然面临着几道关,找到称心合适的工作还是很困难。

  工资得不到保障,依然是众多农民工最为忧心的事。来自宾县的22岁小伙王明,在招聘台前走了好几个来回,有几个合适的工作,可他却始终犹豫不决。来哈尔滨打工已经两年多的他,因为屡次拿不到约定的工资,所以现在选择工作时,可谓如履薄冰。据他讲,他曾经在道外区某浴池打工,讲好每月420元钱,一个月一结算。可是第一个月就被压住了工资。干了一年零三个月后要走时,老板拒绝给他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没办法,他找到有关部门投诉,可是因为没有证据,最后还是不了了之。随后,他又应聘于几个服务企业,这些企业都规定有“试用期”。他常常一到“试用期”满时,就被以种种理由“炒”掉。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好,后来和他同来的老乡也屡屡遭遇此事,他们才听说,现在就有这样一些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白“用工”。

  就业市场劳动合同难签,也成为农民工头疼的事。采访中,多数农民工说,近几年,他们也意识到了签劳动合同是对他们打工权益的保障,所以在和打工企业见面时,也都提出来签订劳动合同。可是,几乎都被拒绝了。特别是服务行业,几乎就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说法。双城的农民工李宏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去了十几个服务企业,都不答应签劳动合同。没办法,最后只得选择了一家。到临走时,还是被克扣了半个月的工资。对此,多数农民工都表示很无奈,因为现在毕竟是买方市场,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

  现在虽然招聘市场多了,招聘活动多了,可是能让人塌心做的工作却越来越少了。王明说,他在许多招聘会上都对自己相中的工作进行了填表登记,可是个个都石沉大海,没有回信。他自己打电话过去,可那边说人都招满了。还有一些企业常年打着招工的信息,前去应聘,却被告知人已经够了,或者干不了几天就被解聘了,而且一分钱都不给。现在,他们应聘时,因为不给签劳动合同,就只能根据老板的相貌来判断是否可靠了,但这谁又能看得准呢?

  采访中,记者看到农民工来的很多,可是能找到称心工作的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农民工多数没有什么技能,而纯体力的工作工资一般都很低,不过三四百元。七台河来的王志,几天来一直在各招聘市场转,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说,钱太少了,不愿干。可是自己已经30多岁了,服务行业都不愿意要,技术活又不会干,所以活难找。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学点技术,他摇摇头说:“有什么好学的呀,都这么大岁数了。”

  活动结束后,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据介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难等问题确实存在。而今年,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将更加繁重。据统计,哈市现有农村人口508.8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32.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6%%。为此,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充分发挥区、县(市)街道劳动保障平台的功能,把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工作在基层做深、做细;同时进一步搞好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拟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消除一切歧视性政策,为农民进城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身权益保障。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