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发展职教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
2006-03-27 10:05:5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何秀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7日电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市民革在调查中发现,哈尔滨市农村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委员调查:

  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调查发现,哈尔滨市农村职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观念误区。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职业技能培训”思想,一些部门也热衷于重点名校和示范校建设,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失衡。

  投入不足。目前已有投入只能保障教职人员工资,许多农村职业学校设施设备老化问题突出,实习、实训基地得不到拓展。

  收费偏高。培养一名中级职业毕业生学费一般需要4000元左右,热门专业要达1万元以上。许多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不得不放弃学业,相当多的农民对子女到职业学校学习不支持。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重,农村轻,市区是县(市)的1.7倍。重视普教、轻视职教,哈尔滨市农村普通高中29所,有学生6万余人,而职业高中仅有15所,学生7000余人。

  农村职业学校总体数量不足,规模偏小。

  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科技成果,实验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缺乏先进性和示范性,职业学校师资力量明显低于普通中学,专业课教师短缺现象比较严重,办学实力及自我发展能力弱,社会吸引力不大。

  委员建议: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职教体系

  委员认为,哈尔滨市应采取如下措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

  ———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的基本出发点,加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职业教育。

  ———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一批办学规模大、实力强、水平高、效益好的骨干学校和品牌专业,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检查办法,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划拨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实行智力扶贫助农政策,进一步扩大受助范围,建议用部分扶贫资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设立专项资助基金。以教育券形式发给农民,支持贫困生和低收入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以“转地、转校、分段、分工”等动态的培养方式,弥补职业技术学校静态布局的局限性,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一体化管理,形成全日制、业余、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学制,建立灵活多样的、富于人性化的职业教育学制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专业设置按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既有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发挥能工巧匠和专业户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示范作用,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

  ———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强化就业准入制度。劳动部门和各行业应制定和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及实施细则,制定各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的准入标准,通过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解决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