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0日电 在国家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带动下,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并始终保持着快发展、大发展的强劲发展态势。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过去五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实观在七个方面战果显赫。
一是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已经成为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某些地市,甚至成为主体经济,:如七台河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5%以上。到去年末,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了1/3。
二是成为城市实现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全省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已达605万人,全省5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由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7.6%在乡镇企业就业,占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总数的41.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来自乡镇企业。
三是成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生力军。“十五”期间,全省一大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参股、嫁接、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在盘活国有资产、安置下岗职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省内各县(市、区)90%以上的国有和集体企业都已完成了改制。去年,全省783户非公有制企业,投入资金22.2亿元参与国企改制,共安置下岗职工3.9万人,盘活国有资产39.4亿元。
四是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省制药行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在林木加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的加工量占全省加工总量的60%。特别是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在全省300多家企业持有的有机、绿色食品标识中,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占70%;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60%是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
五是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到全省的60%以上,无论是对外矿产资源开采、石油冶炼、林木采伐,还是农业种植加工,工业制造、餐饮服务和进出口贸易,非公有制经济都大放异彩。
六是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随着各类小区的发展,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了60%,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也都超过了50%。
七是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我省民营科技企业达6800户,有158户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1000余种,推广应用新技术500余项;其中3个项目获省政府重大科技效益奖,10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 300余户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00多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