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5日电(记者 高长利) 为使先进性教育成果得以巩固和深化,伊春市友好区把握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认真抓好深化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抓住重点 整改突出问题
对群众热切期盼的发展问题,友好区科学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积极可行的经济年均增长10.1%、人均收入年均增加5%的目标,并通过实施工业兴区、生态立区、招商强区、产业富区、法制安区战略予以保证。招商引资1.5亿元,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教育投入占财政收入10%以上。2006年产值实现7亿元,同比增长力争达到13%,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3.1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力争使非国有经济产值占总产值的83%以上,新上项目产值达到1.4亿元,通过这些目标和措施的实施,确保群众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长远和根本上保证群众利益。
围绕“两提高”,促进机关基层党政干部作风的转变。友好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干部党员的政治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确定实施立体培训工程、“双百”工作工程、考核推进工程;开展“友好快发展,我该怎么办”、“我与友好”大讨论活动。基层各党组织开展了学理论、学业务的“双学、比技能、比贡献的“双比”、建学习型班子、发展型班子的“双建”活动,分别设立了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红旗社区、先锋班组、模范段队等,促进了党员干部在各个方面体现先进性。
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真抓实改。友好区采取有效措施创新行风评议方式,通过对经济杠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认真评议,公示评议结果,实行末位警告制度等促进环境的改善;清理修正了不符合发展要求的各种规范办法12件;区纪委把行政执法部门作为重点纪检监察对象,加大教育监察的力度,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落实了工作措施。今年以来,机关各部门在开展大下基层、大调查研究的同时,机关组成四支服务小分队,深入各个基层场所、企业、农村开展送理论、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活动440人次,送技术书籍756册,理论宣传讲座22次,技能培训360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24个。机关基层单位还为困难群众捐资捐物16万余元。
把握难点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友好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再就业安民。友好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落实一系列有效措施,实施投入10万元资金,实施再就业技能培训500人、招商引资项目安置就业500人、龙头企业上规模就业500人、扶持职工创业发展自营民营经济就业500人、帮、联、引、输多措并举外出就业500人的“五个百”工程,推进再就业。
多途径富民。通过创新机制,优惠政策,加大投入,表彰奖励等办法,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实现职工增收;通过工业兴区,招商引资实现职工增收,力争人均年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解难事利民。在去年全面解决楼区行路.吃水、供热问题后,继续解决平房区居民行路、吃水、入厕难问题,计划新修硬化路面10公里,建厕所10所;对伊五路入口至区委路两侧危旧房进行改造和绿化;实施给水处理及进户直线工程;供热及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城镇排涝工程;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等,让群众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办实事便民。关心职工生活,春节期间走访困难群众1200户,发放低保补助45万元,发放困难补助和福利110余万元,今年继续加大投入,计划固定资产投资6490万元,办好三中校园改造、教学楼扩建、职工替代能源新建、职工特困救助、公共图书馆、增添医疗设施等利民10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