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一个载体三项机制五个方面 黑河市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2006-04-05 14:47:46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5日电(记者 高长利) 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黑河市运用“一个载体”,建立“三项机制”,围绕“五个方面”不断深化整改,确保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黑河市充分利用“三个代表”责任区这一有效载体,以强化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为主题,紧密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把“三个代表”要求具体化,激励党员在责任区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开展“三争三促十到户”活动的基础上,全市农村605个基层党组织建立了8808个责任区。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整改工作领导到位,保证了整改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了督办推进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了上下联动机制,确保整改协调推进到位。目前,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梳理出的18154个问题已解决了11714个,占总数的64.5%。

  在整改中,黑河市突出重点,紧扣主题,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五个方面问题加大整改力度。

  围绕发育新产业,着力解决发展思路不清、特色产业不突出等突出问题。各地从资源优势、传统特色出发,按照启动“北安—五大连池—嫩江现代农业产业带”,做大做强大豆、绿色、畜牧、林产、外向型和劳务“六大经济”总体要求,重新确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思路。通过开展模式栽培、文明场镇等方面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各地采取技术指导等措施,帮助群众拓宽致富门路。市、县、乡劳动力转移办公室积极为农民提供联系务工岗位、岗前培训、维权等“一条龙”服务,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春节后,全市新输出劳动力达4000多人次。大力实施“主辅换位”战略,重新完善了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党员干部为农户提供担保,全年可落实畜牧业贷款3亿多元。

  围绕建设新村镇,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各地农村立足实际,从抓好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等工作入手,突出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种地难等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环境整治工程,鼓励和引导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好的村搞好改路、改厨、改灶、改厕和改圈。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解决了26万人饮水困难、47个村屯不通电话和有线电视的问题。通过农民自筹、向上争取等方式,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新组建农机合作社50多个,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200余台(套),为夺取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围绕培育新农民,着力解决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村实用技术匮乏等突出问题。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各涉农部门和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深入乡村,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步伐。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900期,受训人数20万人次,编制并免费下发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资料23万份。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指导并帮助农村各乡镇建设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闯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全市优质农产品订单面积突破400万亩。

  围绕树立新风尚,着力解决农民文化生活落后等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培育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谋致富的新风尚。有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于村民家的红白事,实行定时间、定标准、定人数的“三定”措施,树立了良好的乡村民风。为解决文化生活单一的问题,各乡村积极开展文化创建活动,全市多数村以农民党员为主体建立了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以及秧歌队、电影放映队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围绕建立新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党员“双带”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针对个别村级“两委”班子在村民自治机制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并帮助村党组织整章建制,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各地通过市县两级党校对他们进行了集中轮训,学习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农村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增强,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