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6日电 题:让人们安居乐业 让企业平安经营——省综治委负责人谈平安建设
东北网记者 高长利
黑龙江省从2004年开展“平安龙江”建设以来,从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不平安问题入手,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秩序管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促进了全省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环境与治安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005年,省委、省政府命名了45个平安县(市、区、局)。2006年,又有一批县(市、区、局)即将跨入“平安”行列。去年,我省刑事案件总体发案率比上年下降了2.2%。据调查,有73.5%的公众认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90.1%的公众对治安状况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6日,记者就“平安龙江”建设问题采访了省综治委副主任王爱文。
记者: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平安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哪些?
王爱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内容需要充实,形式需要创新,范围需要拓宽。平安建设的提出,使得综治工作由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扩展到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由基层的创建升级到大范围的平安建设,转向从制度、机制的创新和拓展。《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指出,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我省是一个幅员大省、边疆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开展平安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全省社会治安状况,为加快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营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平安龙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爱文:“平安”是一种稳定、秩序、理性、和谐的社会状态。平安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从小范围、低层次的平安抓起,逐渐向更高的目标推进。建设“平安龙江”的目标任务:一是实现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有效防止各种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情况的发生;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秩序,防止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发生;四是预防和减少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努力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五是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防止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案件发生。开展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企业平安经营,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平安龙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确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中,社会利益矛盾处理的难度加大,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一些群体要求强烈,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面临的压力很大。二是诱发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社会治安仍然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各级领导进一步提高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三是平安建设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在治安防范上存在一些死角和漏洞,社会治安的责任落实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实现“平安龙江”目标,需要长期付出不懈的努力。
记者:近期,中央对平安建设赋予了新内容,我省“平安龙江”如何坚持改革创新?
王爱文:首先,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研究、去谋划。平安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就是要有效防范、正确地应对、合理解决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更要调解社会利益矛盾、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财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
其次,推进“平安龙江”建设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综合治理的优势,解决好本地区、本单位的突出问题。无论在一个社区还是在一个县区、一个市地、一个省区,平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党政挂帅,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建立社会管理的格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等等,都必须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实现。只有党委总揽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找准改革发展稳定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只有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尽职尽责,落实责任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只有不断创新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平安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力量;只有把司法资源、行政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等有机的组合,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我省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因土地转包发生的纠纷;涉法涉诉上访、资金借贷方面的诉讼暴力违法犯罪造成的危害,以及公共安全的隐患等。2005年,哈尔滨的“两亮一安全”工程,堵塞了一批治安防范漏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各地各部门都要组织开展这样的“工程”,保平安的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推进“平安龙江”建设要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平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强化发展后劲。要大力推动基层单位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和“平安厂矿”等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积局部平安为大面积平安。要加大投入,加强基层维稳组织的建设和创安基层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加保平安、促平安的人力、物力和科技含量,保证平安建设有人抓、有实力抓。我省一些地区创造的成功经验,如“社会问题调处中心”、“调防一体化”、“治安承包、保安、保险、技防四引进”等,都是改革创新的结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