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7日电 昨天,哈尔滨市33家单位被确定为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分电焊工、汽车修理工等23个工种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今年将有5.5万农民由此变技工,步入城市“蓝领”行列。
新增33家农民技能培训基地
昨天,哈尔滨市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培训基地基本在现有职业技术学校中选出。今年哈尔滨市共有37家单位申报,经综合评审,最终认定了33家。至此,全市共有哈轴集团培训中心、市工业技术学校等在内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144家。
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比重增加
据市农委和市劳转办负责人介绍,以往哈尔滨市农民外出打工多从事重体力劳动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收入较低。此外,还有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因没有一技之长,无法外出务工。据统计,去年哈尔滨市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只占农民全年收入的20%,而江浙地区这一比例高达70%-80%。这一方面说明哈尔滨市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和人数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反映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迫在眉睫。今年,哈尔滨市保持了家政服务、餐饮、建筑、制造等用工量大的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大了技术含量更高的电焊工、汽车修理工等专业的培训比重。并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参加培训农民“包分配”
据悉,今年哈尔滨市的各培训基地均公开承诺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即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就业,并对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哈尔滨市今年计划培训30万农民,其中引导性培训24.5万人,即通过短期培训,令他们掌握进城务工的政策和简单的技能;技能性培训5.5万人,即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令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技工,步入城市“蓝领”行列。哈尔滨市将以此推进农村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让农民不但能顺利就业,还能自主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