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农委巩固整改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04-07 15:25:0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7日电(记者 高长利) 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省农委把深入整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对中长期整改问题,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及时修订整改方案,落实措施;对已经整改的问题,注重巩固成果,不使问题反弹。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把整改推向深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围绕农民增收,强化为“三农”服务。省农委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深化整改的第一要务,从九个方面进行整改,使全省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比上年增长6.5%。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经济。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机遇,努力提高粮食产业效益,去年粮食总产达到720亿斤。二是加快发展打工经济。打造“龙哥龙妹”劳务品牌,去年全省转移劳动力402万人,农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2%。三是做大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170万户,户均增收1450元。四是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5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5以上。五是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协调指导服务,形成了抓两头带中间发展战略,和“主导产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招商引资兴县、民营经济活县”的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子。六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全部免征,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七是规范村级经济运作。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全省90%以上的乡镇启动了农村财会电算化工作。八是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237个,拥有会员56.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1.8%。九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产品市场和农业信息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认真落实政策,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民土地承包纠纷。在整改中,省农委制定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在全省进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补、换发工作。组织各市、县对农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分析成因,明确责任,限时解决,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去年以来,调处解决了172起农民土地承包纠纷上访案件。切实强化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为主题,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和重点农资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全年组织定点巡查6次,严防假劣农资注入市场。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省农委对农民通过信访、上访和行风热线等渠道反映的问题,也作为整改措施和内容,明确承办处室,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督办。对于反映集中的问题,先后成立7个专项推进组,深入基层接触群众,面对面地解决问题。据统计,全省农委系统先后抽调各级干部153名,深入到11个市(地)、51个县(市)的乡镇和村屯,办结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167个;对省信访联席会议交办的396个案件逐一进行了复查,全部结案。

  转变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实行会议审批制度,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必须开的会议缩小规模,与同期相比,会议减少了40%。严格控制发文范围和规模,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为基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精简审批项目。对制定的规范性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由原来的33项减少到15项。设立了种子、渔政、农机和植物检疫等四个相对集中的对外服务窗口,实行政务公开,增强了行政审批项目的透明度。真心服务基层群众。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分管的直属单位和农村建立2个先进性教育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中,省农委认真履行指导规划、促进增收和帮助建设的职责,落实了新农村建设帮建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并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成帮建工作组,深入试点村,帮助研究发展思路,编制规划,动员干部职工为试点村捐款100余万元,用于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实现试点村建设目标。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