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7日电(记者 高长利) 松花江污染期间,肇源县渔业生产受到强烈冲击。今年初,随着松花江水质的恢复,“肇源江鱼”又重新回到百姓餐桌。肇源县紧紧抓住渔业升温的有利时机,坚持把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无公害、休闲渔业作为抢占市场的突破口,做大"鱼经济"文章帮助农民增收,预计今年可实现渔业产值15064万元。
肇源县现有水面103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84万亩,鱼类品种极其丰富,共有11科39种。1990年,肇源县成为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从1988年至今,连续18年水产品总量超过万吨,是全省重点商品鱼生产基地。为使水产养殖成为富民产业,肇源县改变传统养殖方法,实施科技兴渔,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全力做大“鱼经济”这篇文章。
瞄准名特优。肇源县根据市场需求,在稳定鲤鱼、草鱼、鲢鱼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的团头鲂、杂交鲶、黄花鱼、鳌花、彭泽鲫等10多个名特优新品种。目前,已落实名特优养殖面积272000亩,预计产量达2800吨。
培育无公害。肇源县利用部分河流水质好的优势,大力培育无公害水产品。八家河水域保持了松花江水原有的纯净,他们采取粗放粗养的养殖方法,不投放任何饵料,让鱼自然生长和繁殖,鱼的品质鲜美。目前,八家河鱼已申报省级“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并进行了商标注册,八家河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销售价格高于市场2——3倍。
发展垂钓业。肇源县改变过去单一渔业养殖的方法,大力推广以鱼为主,鱼畜结合、鱼禽结合、鱼稻结合的综合养殖方式,鼓励县城近效乡镇发展休闲渔业,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二站镇小湾子村养殖户李学民,在渔池边建集餐厅、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村。房前屋后植树种草,各种蔬菜随手可摘。买回水上娱乐设施,开设垂钓、迷宫等项目,成为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批省内外游客,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