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电 几乎在一夜之间,“IP超市”、“话吧”在哈尔滨市的大学校园内外、车站码头、建筑工地、城乡接合部等地方“遍地开花”,“长话不再短说”成了话吧吸引众多顾客的亮点。特别是在节假日里顾客更是络绎不绝。来此打电话的顾客,主要以外地来哈尔滨市求学的学生和打工者居多。话费便宜是IP超市和话吧的主要竞争优势。话吧的国内长途通话费是0.30元/分钟,港澳台地区1.5元/分钟,国际长途根据国家不同,话费也由每分钟2.4元至4.6元不等,这些费用相对固定电话正常通话时段资费要便宜得多。
话吧一方面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快速增长,话吧严重“超生”。有很长一段时间,公共电话市场都是网通公司的独家买卖,享受着高额的利润回报。自2002年7月,信息产业部同意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开展长途公用电话商用试验,同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开展无线公话业务后,联通和移动通过无线公话的方式悄悄加入这一市场。此后,铁通和南方电信也加入到哈尔滨市的话吧大战中来,至此话吧开始在哈尔滨市全面铺开。在这场“圈地”运动中,各大运营商互不相让,激烈鏖战,在哈尔滨市某些区域竟出现了十几家隶属于不同运营商的话吧紧挨着开业的现象。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一些话吧的经营者开始从自己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让利给顾客以期吸引客源。一时间,出现了话吧经营者的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许多经营者抱怨,由于运营商之间没有合理的规划和过度竞争,使得现在的话吧基本上已经无利可图。话吧从荣到衰没几年据中国联通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数据部公话业务组主管邵晶艳介绍,2002年联通公司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院内的一栋家属楼里开办了第一家话吧,这是黑龙江省内的唯一一家话吧。让人没想到的是,话吧当月的营业额就达到了6万余元。根据当时联通公司和话吧经营者制订的协议,话吧营业额的40%归经营者所有,经营这家话吧的业户当月就赚到了两万多元的利润。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很多人都到这家话吧进行参观学习,到联通公司申请开办话吧的人就更多了,联通公司旗下的话吧很快就发展到了500多家。
与此同时,在哈尔滨市的其他几家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加入到开办话吧这项新业务当中来。一时间,开话吧似乎成了发财的代名词,有的经营者一连开办了四五家,话吧的数量在哈尔滨市空前膨胀。正当话吧在哈尔滨市便地开花的时候,很多经营者开始抱怨,现在的话吧是越来越难干了。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附近开话吧的何淑华是哈尔滨车辆厂的一名职工,2002年下岗后,她申请开办了一个话吧。何淑华对记者说,话吧在开业的头两年生意特别好,话吧的地点选在了大学附近,每天来打电话的学生很多,有的时候来打电话的人还需要排队等候。话吧每天都要营业到半夜12点钟左右,每天的营业额也都在二三百元之间。可是,从2004年开始周围又相继出现了好几家话吧,生意就大不如从前了,营业额直线下降。到了今年,话吧的经营状况就更差了,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二十多人来打电话,营业额也是屡创新低,有时一天也就二十来块钱。为了维持生意,何淑华不得不把话吧一部分营业面积改成了仓买商店。
不管怎么说,何淑华还赶上过话吧的“黄金时代”,话吧老板孙国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孙国庆的话吧是在2005年春节过后开业的。孙国庆和妻子原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附近开了一家洗衣店,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和收入。看到周围几家话吧生意还不错,投资又不大,于是他们决定也开展话吧业务。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的话吧开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附近新增加的话吧就达到5家。到现在孙国庆家话吧周围已有了十余家同样业务的话吧,他们夫妻还没有尝到话吧利润的甜头就已经在研究结束话吧生意了。
记者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话吧老板都抱怨,现在话吧实在是太多了,一块只够三个人分吃的蛋糕,结果十个人来抢肯定是谁也吃不饱。
记者在哈师大附近粗略地数了一下,话吧竟然有13家之多,有些话吧只有一墙之隔。据业内人士估计,哈尔滨市目前至少有一千多家话吧,如果按平均每家10部电话计算,就有上万部长途公话在等待顾客。“割肉”大战无赢家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几大运营商都看中了话吧带来的利润,于是纷纷大力发展旗下的话吧占领市场,而过多的话吧在市场的终端又展开了的激烈竞争,导致现在运营商的话吧业务呈现出了下滑的态式。目前,仅联通公司旗下的话吧,已经从当初的500多家下降到300余家。
黑龙江省移动通讯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市场部的一位项目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也是在2002年开展话吧业务的。当时前来申请开办话吧的人比较多,所以移动公司为此设立了一定的“门槛”,当时公司要求,申请开办话吧的业户不仅要有3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还要求每个话吧至少要安装16部电话。可是到了2005年,由于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加剧,话吧的业务开始出现明显下滑,现在公司已经取消一些“门槛”,可来申请开办话吧的人还是比以往少了很多。这位项目经理承认,造成业务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哈尔滨市话吧数量太多,话吧的经营者赚不到足够的利润,对开办话吧失去信心。
据邵晶艳介绍,在话吧业务刚刚开展的时候,联通公司为了保护话吧经营者的利益还规定,每两家话吧的间隔不得小于500米。可是这条规定执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虽然同属联通公司的两家话吧间隔了500米,可是在这两家话吧中间会突然冒出其他公司旗下的话吧。这同样影响了话吧经营者的收益,可是对其他公司的话吧他们又无权干涉,“间隔”的规定也就不了了之。
邵晶艳说,虽然联通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话吧经营者的利益,可是仍然抑制不住竞争给经营者带来的冲击。当初联通公司旗下有10多家大型话吧,这些话吧每家都有30至40部电话,可是现在,这样的大型话吧已经一家也没有了。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哈尔滨市的运营商同话吧经营者的结算比例一般都保持在45%,也就是说,话吧每收到100元的话费,经营者可以得到45元,运营商则拿到55元。有的运营商为了扩大自己话吧在市场的占有量,提高了同经营者的结算比例,以此来刺激经营者投靠到自己门下。比如,在结算比例提高以后,经营者在每100元的话费中可以得到60元钱。由于运营商的不同,一次通话可能需要使用两个运营商的网络,这就出现了网间结算的问题。这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假如顾客在联通的话吧里给网通的用户打电话,联通公司在收取这位顾客每分钟的0.30的通话费中,有0.08元需要支付给网通公司,这笔网间结算费就占到了这次通话费的26%。这样算下来,提高同话吧经营者的结算比例就不是每个运营商都能做到的了。
各大运营商为扩张自己的“地盘”各出奇谋,而作为市场终端的话吧竞争也是同样惨烈。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话吧打出国内长途每分钟0.25元的价格,这个价格低于规定的0.30元的资费标准。一位话吧老板告诉记者,这是话吧老板自己采取的“割肉”行为。这位老板说,在这附近的话吧的太多了,个别话吧的老板就从运营商给自己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让给消费者,用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别看每分钟才给消费者便宜了5分钱,可是这已经差不多占到话吧毛利润的40%。剩下的钱还要交房租水电费,所以现在经营话吧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消费者价格受益服务受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公话大战中,消费者得到价格上的实惠,但缺少服务上的享受。
在采访中,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郑告诉记者,她家在安徽省,每周她至少给家里打一个长途电话,还要定期跟在加拿大留学的男友通话。从最初用学校里的IC卡电话,到去校外的话吧,到现在话吧不断降价,她可是省下了不少通讯费。小郑说来哈尔滨上学第一年,每个月通讯费都在两百元以上,有时会达到三百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长途费。现在她每个月通讯费用最多也就一百多元,而且本地通话费和长途费差不多各占一半。
来哈尔滨打工的湖南人郭大姐经常给还在家乡读初中的女儿打长途,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早的时候她用租住房子里的固定电话打长途时,每分钟0.70元,一星期至少和女儿通话3次,每次5分钟,一个月仅长途费就要42元,一年下来就是500多元。几年前有了长途IP卡,用IP卡打长途每分钟0.4元左右,这样郭大姐每月的长途费用就是24元,一年节省200多元。去年夏天,郭大姐听老乡说话吧打长途很便宜,正巧离自己住的地方不远就有家话吧,郭大姐便去问了问价钱,一听长途每分钟0.25元,郭大姐便开始了跑话吧的日子。现在郭大姐每月的长途费用只有15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比最初的长途费每月少花27元,一年就能节省300多元。郭大姐说在外打工不容易,不就图多攒点钱嘛,长途话费上省下的钱够给女儿交一学期学费的了。
采访中话吧常客都对话吧低廉的收费表示欢迎。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出不同的看法。在学府四道街上一家话吧经营者就说,从表面上看,由于经营者的“割肉”行为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可是这种竞争会引发更大一轮的“割肉”,由此发展下去,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迟早会要了话吧的“命”。到那时经营话吧再无利可图,经营者们就会纷纷转行,能“挺”下来的话吧还会再为消费者“割肉”吗?
另外,低利润带来的资效应给消费者也带来影响。很多网吧在减少服务人员、降低装修档次、设施水平上降低成本,使得话吧空气污浊,卫生差,隔音不好。这些给消费者留下“层次太低”的印象和不舒服的感受。话吧不应变成“爆烤鸭”也许很多人都还记得几年前的爆烤鸭现象。爆烤鸭在哈尔滨市刚一出现,丰厚的利润引发一轮开店热,爆烤鸭在哈尔滨市遍地开花,结果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后加入进来的经营者赚不到利润,造成爆烤鸭的全面“崩盘”,最后连这个名词都退出人们的视线。今天的话吧似乎和当年的爆烤鸭出现了同样的局面,怎样才能让话吧避免爆烤鸭的厄运呢?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应当完善市场“预警机制”。当遇到话吧和爆烤鸭这种情况时,经营者在注册登记时,有关部门就应向经营者提出市场风险预警,让经营者能够理智地分析投资风险,从而避免“跟风投资”给市场带来的过度竞争。
而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他们认为,发展公用电话业务,不仅有量的增长,更需要有质的提高。否则,一方面会造成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恶性竞争,这都将对运营商造成不利。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公用电话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运营商们不能只是盲目的介入、进行简单的地盘争夺,而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分析,共同将公用电话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只有这样,彼此才能在竞争中分得更多。
此外,资费相同的条件下,谁提供的服务更好,谁就赢得了顾客。公话运营商必须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功夫,大到公话的选址、环境布置,小到座椅的选择、遮挡的设置,都应当为顾客想周到。
话吧应当抛弃过去那种简单的争夺地盘、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做法,打破传统公话只提供语音服务的现状,通过提供新的增值业务和提升服务水平来赢得市场,打造品牌,共同把公话市场这块“蛋糕”做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