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电 何家沟,曾经给两岸的百姓带来了无数的欢乐,被人们称为“渔米河”。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在尽情享受这条沟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却没有加以保护,使它变成了今天的“臭水沟”。8日,记者对何家沟进行了走访,发现这条沟污水横流,两岸的百姓苦不堪言。
昔日鱼儿满塘今日污水横流
在顾乡大街,距离何家沟还有50米远的地方,一股浓烈的臭味扑鼻而来,使人作呕,令人窒息。居住在河对面的居民,不时地把一桶桶脏水倒在河堤上,污水顺着河堤流到河床里。而河床里遍布着生活垃圾,风一刮,塑料袋、灰尘扑面而来。这样的垃圾带,沿着何家沟两岸绵延了几百米。在埃德蒙顿路上的天合桥处,何家沟的支流东、西河沟在此汇合,一粗大的污水口正向何家沟里排放呈酱油色的污水。
据家住天合街附近的李微讲,她在何家沟边住了50多年。起初,这条河沟里长满了水草,河床离地面有两米,两岸树木茂盛。那时,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河水中的小泥鳅游动,大人和小孩总喜欢在这里捞鱼、游泳、抓蜻蜓。雨大的时候,有的居民还在河水中渡船。李微说,近些年,这条沟越来越脏,沟边的许多树都被臭水泡死了。夏天的时候,沟里的水泛着绿色,发出阵阵恶臭,附近居民都不敢开窗通风。
“风大时,何家沟附近尘土遮天蔽日,空中经常飘着塑料袋、废纸。屋里炕上、地上都是尘土。”居住在胜利街的刘女士说。尤其到了夏天,这条沟散发出熏天的臭气,蚊蝇纷飞,居民整天都得关窗户,待在屋内仿佛进了蒸笼。而且这里的蚊子个头出奇的大,有的壮如苍蝇,被叮咬一下,立即就会鼓起个大包。
这里的一位居民感慨地说:“现在沟里再也找不到鱼了,如果居民到何家沟附近转一圈,回来后身上就满是臭味。”
雨天为防倒灌 房前堆满砂石
由于两岸企业和居民常年往河床内倾倒垃圾,使何家沟内淤泥增多,河道日趋狭窄。特别是大部分桥涵地带,垃圾堵塞严重,阻碍泄洪,汛期到来后,还会导致部分河段出现河水倒灌现象,危及两岸居民安全。政府曾多次对沿河阻碍泄洪的爱心桥、连心桥、天合桥两侧及河床内残土淤泥进行清理打捞,但成效不大。
今年71岁的魏秀芬大娘告诉记者,她在跃进乡住了50多年,每天一推开家门,就能看到门口排污水的小沟。由于何家沟地势较低,又没有排水设施,每到夏天下大雨时,居民家常常被雨水倒灌屋内。所以每年雨季来临前,居民们都在自家房门前堆起半米多高的砂石,门口还要准备好装砂土的麻袋。每到雨天,她都不敢睡觉,在屋里摆好脸盆、水桶、水靴,严阵以待,准备“抗洪”。她说,最严重的一年,涌进她家屋里的水漫过了炕沿。
埃德蒙顿路上的天合桥附近是东河沟和西河沟的交汇处,在这附近还有一座没有名字的小桥。居民胡大娘告诉记者,一到雨天,河水就上涨。但由于平时两岸企业和居民都往河道里倾倒垃圾,致使本来就不宽的沟被堵,河水常常漫过这座小桥的桥面。每次下大雨,家长都得背着孩子过桥,害怕出现意外。
据道里区跃进街的田大娘回忆,1953年松花江江北发大水,她家所在的江心岛被淹,她就在何家沟附近的哈尔滨市总工会农场盖了一个房子。可没想到,搬到这里后,自家又被淹了好几回。
据家住货厂二道街、今年63岁的居民孙秀芳讲,上世纪60年代初,西河沟两岸的空地上种着成片的树苗和玉米,由于当年发洪水,加之上游药厂、医院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道内,受污的河水随着洪水流到了玉米地里,致使庄稼颗粒无收。10年前的七八月份,西河沟泛洪水,有一个8岁男孩在水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身亡。在她的记忆中,过去几十年里,西河沟一共淹死过3个人。
记者从水文部门了解到,1953年7月10日,洪峰到达哈尔滨,松花江水位达118.11米,何家沟水深足有1米半。
1994年7月5日,一场大雨过后,道里区城乡、康安、新化、工农四个办事处,906户居民房屋进水,63间房屋倒塌,受灾人数达2815人。
重建设轻环保 沟内灌满臭水
记者从哈尔滨市内河管理部门了解到,何家沟原名正阳河,是天然水流切割形成的河流,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干流源头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叶家窝堡,东支流源头在南岗区张棚窝堡,河流自南而北,干流曾经在顾乡屯附近向北延伸20多公里,与松花江汇合。由于松花江主流南移,其长度逐渐缩短,该河入江口也曾左右摆动,近百年间,其出口段曾一度贴近现河鼓街西侧,进入松花江。
何家沟全河流域面积142.3平方公里,干流全长26.4公里,其东支流长6.5公里,在道里区合力桥处与干流汇合,流经平房、动力、南岗和道里四个区。
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该河的自然生态基本保持完好。河谷呈梯形,两岸树木茂盛,土质肥沃,含养水份丰富,河水来源于泉水,加上地下水和雨水补给,水流常年不断。河水清澈,水中鱼虾可捞,河水适于渡船和游泳。
何家沟蜕变的主要原因是重建设轻环保。一方面,平房区、市区大量建厂,提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入河泉水消失;二是沿河单位、居民大量砍伐林木,侵占绿地,土壤失去涵养水份作用,对河水不能补给;三是企业、居民向河中填土造地,加上倾倒垃圾,使河流断面大幅度缩小;四是流域内工厂企业向河内排放废水,污水代替了原来的清水;五是市区排水管道直接接入河中,使河流进一步变成了污水沟。
目前,向何家沟排放废水、污水的冶金、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医院等大、中、小型企业、单位和私人作坊有200多家。何家沟上游的西河沟沿岸有3处污水排水口;东沟沿岸工厂较多,沟边有排水口16处。沟内污水流量每日达10.9万立方米。
据介绍,1958年,有关部门在何家沟中游永红村修建的三八水库,截流面积85平方公里,坝高9米,坝长400米,总库容320万立方米。水库具有农灌、养鱼和防洪三种功能,因入库河水污染,已被迫停止使用20年。
居民期盼回迁 梦想蓝天碧水
近年来,何家沟周边的危棚房密集,沿河的私建滥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尤其在干流段和汇合口处棚户区密集,人口稠密,工厂与居民区混杂,严重破坏城市形象。当得知这里即将拆迁,建成高楼大厦,且这条臭水沟也要全面改造时,当地居民都很高兴。但还是有些恋恋不舍,他们希望这里改造后,还能回来居住。
居民们有一个梦想,何家沟改造后,他们再搬回来,每天闲暇时伫立在河边,看一看蓝天和碧水,听一听小鸟的叫声,那时的生活该多么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