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6000农民出国淘金
2006-04-10 13:36:4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建春 姜学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0日电 通过短期专业技能培训,被外国公司录用,年均纯收入近10万元人民币———记者从市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了解到,年初至今,哈尔滨市已有6000余人通过考核,奔赴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务工。

  4日,正在日本务工的徐冬梅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在日本一家蔬菜加工企业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就已攒下15万元人民币。她现在平均每月工资折合人民币8000到9000元,只要肯吃苦,一年攒下10万元不成问题。

  记者从市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了解到,哈尔滨市在延寿、方正、通河等地都建有外派劳动力培训基地,培训服装加工、机械制造、电子装配等方面人员,再通过严格考核,才能成为对外输出的劳务人员。目前,哈尔滨市输出的劳务人员大部分被送往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在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如日本的丰田汽车株式会社、富士胶卷株式会社、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都有哈尔滨市外派劳务人员的身影。

  延寿县外派劳务基地的校长曲志华告诉记者,每次录用务工人员,外国公司都是老板亲自挂帅;而这些劳务输出人员也因诚实、肯干得到外国公司的认可。

  在“衣锦还乡”的背后,这些出国务工人员也有难言的苦楚,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王鹤在韩国一家手机会社工作,每天为手机安装电子零配件,韩国本地工人都是白天上班,而外国务工人员则大都被安排上夜班。为了晚上不犯困,王鹤天天要带着MP3,并且要放到最大音量,时间一长,王鹤的听力出现严重障碍。王鹤告诉记者,办出国手续借了10多万元外债,现在他就想怎样挣钱还债。在韩国,1元人民币兑换146元韩元,而一个苹果、一包榨菜就得1500韩元,实在抗不过烟瘾,他花3000韩元才能买一包最普通的香烟。王鹤除了每月留下7万余元韩元外,剩余的都寄回家。会社提供吃住还有浴池,务工人员最大的花销是看病,因没有医疗保险,一场大病就能将他一年的积蓄花光。出国前,家人为他足足备了一大箱子感冒药、消炎药,王鹤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家人寄去的。

  据了解,这些出国务工农民最难熬的,还是逢年过节,同一寝室的几个中国老乡在一起唱唱歌就会抱头痛哭。在会社里,还经常能看到男女两个老乡组成的临时家庭,他们在国外共患难时还能彼此照应,一旦回国,这种短暂的“婚姻”就会出现裂痕。

  劳动部门表示,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由过去的体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农民兄弟到国外淘金,既能增强其自身劳动技能,又能积累财富,政府部门是支持和鼓励的,但在出国务工前,一定要擦亮眼睛,通过正当合法渠道,谨防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