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第四组采访日记:病号记者被香气治好 又险被臭气熏倒
2006-04-16 23:44:1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何兴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高金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情况

  2006年4月16日 星期日上午 小雪过后

  早7时许,小雪洗礼后的鸡西市一片银白,驻留在专家接待服务中心的报道组成员整装待发。

  7时30分,报道组一行11人乘车奔赴第一个采访现场——鸡西市老年福利中心。

  连日奔波、气温多变,让电台记者迟晓龙、科技报记者李春平等4名报道组成员先后患上感冒,但老年福利中心里不时传出的欢声笑语、“五保”老人光荣间的温暖明亮、健身中心的满室花香驱走了大家雪后的寒冷,让4名“病号”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9时30分,报道组一行返回专家接待服务中心与农委的同志进行座谈。之后,报道组成员仅用20多分钟吃完午饭,稍事休整即按照计划乘车来到鸡西市各龙头企业、种养专业村进行实地采访。

  飘满油香、变废为宝的米糠油加工车间,飘着谷屑的大米生产车间,果香四溢的蔬菜水果大棚,让参观的记者们精神抖擞,忘记了疲惫和病痛。4名“病号”感言:“花香、油香、米香、果香处处香都快把病治好了。”

记者采访“五保”老人
采访“沙发大王”赵国林

  下午,雪化了,乍暖还寒,为了拍摄到鸡西市龙头企业生猪繁育及收购、加工等镜头,各路记者闯入“猪棚”,与猪群零距离接触。

  电视台记者吴少艾和摄像记者于雁龙闯入“猪棚”,忍着脏臭进行采访。东北网记者孙晓锐和生活报记者何兴丽来到“猪棚”顶端,俯窥生猪嗷嗷叫着走入“死亡大道”(进入屠宰车间)。

  上午闻香,下午遇臭,巨大的反差让记者们倍感采访成果得来不易。

  16时许,报道组记者一路颠簸驱车到达红星乡沙发屯,走入沙发一条街,见到了“沙发大王”,了解到农民的致富经验,在加工沙发车间的阵阵刨花声中观摩了整个沙发制作过程,完成了“一村一品富一方”的采访任务。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