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电 早市散装售卖的大桶蜂蜜因价格便宜,往往能吸引市民踊跃购买。日前,一市民打来电话质疑:早市买的蜂蜜真是100%的纯正蜂蜜吗?为何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蜂蜜在外观、气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呢?连日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部分早市、农贸市场,发现许多类似的蜂蜜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调查:
日前,记者连续在南岗儿童公园附近三个早市、道外北七市场走访发现,几乎每个早市都有兜售蜂蜜的小贩。许多市民争相购买用玻璃罐或塑料桶散装的蜂蜜。卖蜂蜜的小贩都称自己的蜂蜜是“纯正的椴树蜜”。奇怪的是,气温很低,蜂蜜却丝毫没有出现本应结晶的状态。记者问一小贩:“你这蜜经过卫生检验吗”?小贩不回答记者。
随后,记者又来到几家大型超市,每家蜂蜜专柜上都摆了至少十余个品牌的几十种蜂蜜。
部分蜂蜜标明了品牌、品种、生产企业、保质期及注意事项,但国家明令标出的产品成分、配料、微生物指标等却很少列出。记者在一市场中看到很多品牌蜂蜜标有“纯正”字样,但在配料表上都写明添加了其他配料,甚至标明有蔗糖、异麦芽糖、果葡糖浆等,根本不能被称为“纯正”蜂蜜。
日前,记者来到哈一百地下透笼农贸批发市场及南极小商品批发市场,发现干调市场上几乎都是天津某些厂家生产的低价蜂蜜,其颜色浑浊,不黏稠,有的还有颗粒状不溶异物。一小贩从柜台下面给记者拿出根本没有商标的玻璃瓶蜂蜜,并解释说“你要商标随时可以贴上”。另一摊床的小贩问;“自己家吃啊还是上货”?记者回答:“自己吃”。小贩随即说:“那别买了,自己家吃别买。”
解读:
根据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蜂蜜》新国家标准,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异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矿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业生产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