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翔,1913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延安“整风运动”,积累了丰富的青年运动工作经验。
来哈尔滨开展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非常重视在东北青年中培养革命的新生力量,发挥他们在建设根据地、支援战争中的作用。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派出以蒋南翔、宋一平为正副队长的青年工作队,赴东北开展工作。
1946年5月,蒋南翔来到哈尔滨,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后兼任东北局青运书记,领导和开辟哈尔滨和北满的青运工作。当时,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市不久,群众思想不稳定,各校的学生自治会多数被国民党三青团分子所把持,青年学生思想混乱,存在着盲目正统观念和某些反苏情绪。因此帮助青年们转变思想,消除盲目正统观念,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青年工作的首要任务。
团结进步青年学生
蒋南翔领导一个工作小组,从学生工作入手,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先后建立起“青年自学会”(后改名为“共学会”)、“青年俱乐部”、“青年宿舍”、“青年之家”和“大中学寒假补习班”等学生团体,聚集起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组织公开讲演、学术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引领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在蒋南翔领导下,哈尔滨学生运动不断发展,青年思想觉悟迅速提高。1946年8月11日,东北解放区第一个进步青年组织——哈尔滨民主青年联盟(简称“民青”)诞生了。“民青”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遣送日侨、移民、户口调查、防疫、劳军、支前、扩军、参军等社会工作。1948年9月,“民青”为了与全国青年组织的名称统一,改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达38000人,成为东北解放区一支影响最大的进步青年组织。
创办青年干部学校
1947年4月,在哈尔滨学生运动基础上,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蒋南翔提议创办青年干部学校,在短期内造就一批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干部。6月2日,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正式成立,校址设在道里区地段街175号。蒋南翔兼任校长。
青干校从创办到1948年8月最后一期学员毕业,在18个月时间里,一共办了三期,培养了750名青年干部。建国后,他们中很多人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和骨干力量。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后,青干校迁至沈阳,改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后又改为东北团校。
离开哈尔滨后,蒋南翔先后任东北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共青团筹委会副主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教育部副部长、中央学校副校长等职,在科教领域长期从事政治思想工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