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15年的母女情浓于血 养母:为了孩子要帮她找亲妈
2006-04-19 09:00:0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育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9日电 “记者啊,我在报纸上看到你是值班记者,有个事想跟你说说。”几天前,记者的手机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这个女人叫刘英美,15年前,她成了一个弃婴的养母,15年的恩养,已经情浓于血,她一直没有把真相告诉女儿。两年前,这个秘密被人意外地捅破了,从此,开朗的女儿性情抑郁,经常一个人独坐垂泪。家境贫寒的刘英美思虑再三,决定通过媒体为女儿寻找生身母亲。“当年她的父母可能有苦衷,现在看着乖巧的女儿,她们应该能认她了,让这个孩子享几天福吧。”

  三天后,记者走进刘英美位于道外区南直路的家。屋里光线很暗,勉强能够看清室内的陈设。窄窄的过道两旁堆着外面拣来的杂物,地上支着马扎,木板支起的小桌上摆着半碗豆腐汤,看来刚刚扫楼梯回来的刘英美在吃早饭。记者注意到,敞开的饭锅里主食五花八门,有半拉的馒头,压扁的面包,还有露馅的包子。刘英美解释,这些都是扫楼梯拣回来的。她说,这个破旧的房子是母亲的,她不知道可以借住到什么时候,也是这个原因,她希望女儿天虹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雪后清晨

  垃圾箱上抱起女婴

  刘英美说,孩子是15年前扫街的母亲苏有珍拣回来的。那是一个雪后的清晨,苏有珍正准备清除南直立交桥下一个垃圾箱上的残冰,突然发现垃圾箱上一个棉花团在蠕动,打开棉花团里面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大家判断这孩子可能是因为有病被遗弃。几个不能生育的人家看了又都摇着头走了,都觉得病弱的孩子难以成活。苏有珍却决心救活女婴,熬过3天3夜,女婴有了生命的迹象。

  刘英美当时在橡胶厂上班,听了母亲的叙述,她想到了自己和女儿的遭遇,更心疼这个被遗弃的小生命,她对母亲说,这个孩子她要了。

  刘英美有个不幸的家庭,先天身体残疾的她28岁才成家。丈夫家非常贫困,新房是一个破草房。结婚一年后,她生下了女儿彩虹。彩虹患有先天性癫痫病,丈夫拒绝给孩子治病,刘美英东挪西借,好不容易筹到治病的钱,丈夫竟然不辞而别。

  也许是有了这段痛楚的经历,刘英美对这个收养的女儿格外心疼。10岁大女儿彩虹的病治好了,可以帮着妈妈干点活儿了,就给这个小妹妹擦屎接尿。或许她心里知道,这个小妹妹和自己一样,都有过被狠心的父亲遗弃的遭遇。

  苏有珍大娘和女儿一起照顾这个女婴,老太太固执地认为,女孩是天上的太阳,虽然有被云彩遮住的时候,但是最终太阳还是会出来。她要给这个拣来的外孙女取名“太阳”。落户的时候,户籍员说:大娘,孩子的名儿太大了。苏大娘一想也是,就跟着彩虹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天虹。

  家境贫寒

  10岁帮妈妈扫楼梯

  记者采访时,刘英美拿出一张珍藏的小报。这是北棵小学校报《成长报》的创刊号,头版头题刊登的就是刘天虹的故事。稚嫩的文字叙述了刘天虹的事迹:“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刘天虹却吃力地扫起一条条曲折的楼道……”

  在这个家庭里,天虹享受着关爱。最初几年,刘英美要到工厂上班,刚刚蹒跚学步的天虹拽着姥姥的衣襟,一起去扫大街。附近认识这个孩子的人经常开玩笑,给小天虹取过许多绰号,粗俗的叫“苏小垃圾”,文雅的叫“马路天使”。在学校里,天虹是老师格外呵护的学生,班主任老师交接时,都私下里交代一个秘密:天虹是被遗弃的孤儿,一定要格外关注。

  刘英美工作的单位不景气,她只能靠干零活养家,积劳成疾让她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一次站立不稳从8楼滚到7楼,腰椎严重受伤。医生诊断:需住院治疗。刘英美说,住院的事她想都没想,回了家继续扫她的楼梯。有时候实在直不起腰,就跪在台阶上一阶一阶的挪。刘英美说,自从天虹进了这个家门,彩虹一下子就懂事了,帮着妈妈照顾妹妹,再也没有买过新衣服。妈妈偶尔带回几个烂水果,她都洗好给妹妹吃。1998年,刘英美申请了一个报摊,17岁的小彩虹成了哈市街头最小的卖报人。卖完报后,小彩虹才能去上学。

  10岁时,小天虹拿起了笤帚,每天要清扫一个楼道,然后吃一点剩饭,到学校去上学。刘英美说,看着瘦小的身影在楼梯间晃动,她经常眼泪在眼圈里滚。她曾经发誓让这个孩子像别的孩子一样生活,可她力不从心。

  得知真相

  “我是这家的孩子!”

  刘英美家多年保守着一个秘密,谁也不提小天虹是拣来的。这么多年,因为上面有养女字样,刘英美没让天虹看过户口本。这个秘密却被无意中捅破了。天虹13岁的时候,社区取消了刘英美家的“低保”,刘英美领着天虹到社区询问,工作人员随口说:为个拣来的孩子要什么“低保”!刘英美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天虹的眼泪在眼圈里转,回到家用被蒙着头大哭一场。

  从此天虹的性格变了,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候做着作业,眼泪吧嗒吧嗒滴落在本子上。老师开导她,姥姥劝说她,姐姐疼爱她,妈妈照顾她,逐渐让孩子恢复了笑脸。

  去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15岁孩子心中的委屈彻底发泄了一次。姥姥的钱包里少了几块钱,姥姥问天虹是不是她动了,天虹咬着嘴唇,克制着的冲动终于爆发了。“我不是这家的孩子,你们都不信任我……”小天虹冲上8楼,打开窗户就要跳,姐姐彩虹死死地拦住她,可是这个心里埋藏太多委屈的孩子拼命挣脱。彩虹一下子跪在天虹面前:“你是拣来的孩子,这个家对你不好吗?我10岁开始给你洗尿布,就是为了你今天寻死吗?你死,我也不活了!”激愤的彩虹抓起地上的一只瓶子,狠狠地砸在自己头上,立时鲜血流下来,小天虹被震住了。她扑过来抱住姐姐:“姐,为了我,这个家太苦了……”刘英美哭着搂过女儿:“你不是妈身上掉下的肉,但你是妈的命啊!”小天虹终于知道,这个家是爱她的,再有人问起,她会说“我就是这家的孩子!”

  痛苦抉择

  要给天虹找亲妈

  刘英美说,决定给天虹找生身父母是经过痛苦抉择的。由于缺乏营养天虹15岁了还是瘦弱矮小。一天,小天虹照着镜子,突然叹了口气说:我就是个“小萝卜头”了。刘英美问“小萝卜头”是什么意思,天虹答到:傻妈妈,“小萝卜头”就是长不高了。

  小天虹在日记里写到:13年来,我无忧无虑地成长,度过了童年时光。当知道自己是孤儿,才发现我和童年的伙伴不一样,我是苦命的孩子。刘英美说,自己家境贫寒,总感觉对不起孩子。刘英美把想给孩子找亲妈的想法跟苏大娘说了,苏大娘开始坚决反对:都养了这么大,不能让她爸妈拣这个便宜。刘英美劝说母亲,孩子的爸妈当时一定是有难言的苦衷,现在知道孩子还好好地活着,即使不来相认,心理上也是一种安慰。如果他们能够认下这个女儿,让孩子拥有两个家庭的爱,不是完美的结果吗?

  刘英美让记者写上拣到孩子时的情况:1992年12月27日,南直桥下的垃圾箱上,破棉絮包裹的女婴,身上有一个旧绿方格薄毯。女婴当时小手佝偻,肚子鼓胀,呼吸困难……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