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理性消费 别为赠品花冤枉钱
2006-04-19 16:25:00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黄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9日电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商品促销活动满天飞,大到买冰箱送微波炉、电饭煲,小到买化妆品送化妆包,还有洋快餐吃套餐送玩具……着实引得男女老少们疯狂行动。

  一位姓余的小姐曾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杯子,有时候一些咖啡、果汁的促销品附送的杯子特别漂亮并且外观独特,为了这些杯子她花了不少冤枉钱,买回家好多瓶咖啡、果汁根本没人喝,最后放到变质过期。但是余小姐仍然看到送漂亮杯子就走不动道。

  与余小姐相似,齐齐哈尔市某幼儿园教师阳阳特别喜欢收集肯德基儿童套餐的玩具,为了这些玩具她会经常去肯德基,看看有没有新活动。她还常常“奔走”于各家肯德基,只为换取不同款的玩具。买回家的玩具都没地方摆,但是她仍然看到新款玩具就会尝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消费者都存在类似消费心理:由于对某种赠品狂热着迷,不惜掏钱买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完全忽视商品主体。而且,存在这种消费心理的以年轻人居多。

  消费者花同样的钱,购买带有赠品的商品,感觉上是增加了更多的效用。可以说是花了更少的钱买一定的东西,也可以说花了一定数量的钱得到了更多的效用。一件商品消费者买回去不后悔,而赠品又很诱人,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和消费者是双赢的关系。如果赠品的效用很低,消费者仅仅为赠品买了商品主体,就是物有不值,这样的双赢就会打折扣,消费者也就进行了不理智的消费。

  据业内人士介绍,商家的促销活动从以往的同属性的赠品发展到现在属性关联很弱的赠品,现在的附加值要远远大于从前的赠品,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拉动销售。随着制造业成本的降低、生产量的扩大和代理成本的减少,商家即使推出看上去再超值的赠品,都是有利可图的。商家的赠品更是经过仔细调查,揣摩特定消费群的偏好,搭配附赠的。聪明的商家不会通过降价这种可能损坏自己企业形象的方式让利,而是通过捆绑销售让利给消费者,达到最大的互利。

  消费者为了中意的赠品选择商品,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是花过度的钱去买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堆在家里,这种消费行为就是非理智的,得不偿失。记者建议大家在购买前思考一下再决定购买某件商品,这样可以更理性地消费。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