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在家门口看病 住院费补一万元 合作医疗让农民得"实惠"
2006-04-21 20:15:08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邵月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1日电(记者 邵月明) 走进双鸭山市宝清县小城子乡梨北村,记者问起农村合作医疗,村民们没有不知道的,纷纷翘起大拇指说,“合作医疗,实惠!”然而,在三年前,也就是农村合作医疗在梨北村推行的第一年,情况可不是这样的。全村1200人,只有400多人参合。为什么短短的三年村民的观念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记者在这里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梨北村,有个叫吴彤的小女孩,今年满6岁,在村里上幼儿园。平时,吴彤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蹦蹦跳跳,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每个月都会有个穿白大褂的奶奶来看她,拿着一个圆圆的、凉冰冰的东西在她的胸口点来点去,每到这个时候,站在一旁的妈妈就很紧张。直到那个奶奶说“没事儿,心跳挺正常的”,妈妈似乎才松了口气。吴彤很奇怪,为什么“奶奶”没有去看过别的小朋友?

村卫生所的“奶奶”在为吴彤听诊

  记者听吴彤妈妈讲,2004年的春天,3岁多的吴彤得了感冒,经医生详细诊断,发现吴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快手术。提起当时的情景,吴彤妈妈记忆犹新,“我姑娘检查出来这病,我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看什么东西都是灰色的。”发愁解决不了问题,孩子的病耽误不得。吴彤爸爸吴明伟连夜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元钱,带着妻子和吴彤直奔北京。到了那里的医院,才知道孩子的病情较重,手术治疗至少需要七八万元的医疗费。这样高额的费用,吴家实在负担不起,只能回到了村里。

  就在吴家眼睁睁地看着病怏怏的吴彤无钱医治的时候,村里卫生所的人带来了好消息: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得了病,可获得一年最高金额1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偿。而2003年村里卫生所的人到吴家动员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人每年交10块钱,生病了看门诊能给补钱,住院还能给报销一部分。当时他们家三口人都入了。现在“听说能报10000元医药费,我的心里一下子敞亮多了”,沉浸在往事中的吴彤妈妈,提起“农村合作医疗”,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尽,“交钱的时候(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真没想到能有这样的好事儿啊”。

  2004年秋天,吴家三口人来到牡丹江心血管医院,吴彤接受了房室间隔缺损修复手术。手术很成功,出院后休养一段时间,吴彤又能和小朋友们一样蹦蹦跳跳了。吴彤的手术共花费了28000多元,大部分都是借来的。用合作医疗给补的10000元,吴家还上了一半的债。吴彤治好了病,少花了钱,合作医疗让吴家得到了实惠。以后的日子,总有街坊四邻来吴家打听:“政府真的给了10000块吗?”吴家人讲述的亲身经历,让村民信服了,纷纷主动要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到今年年初,1200人的梨北村,已有1185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后的农民,有了“门诊、住院医疗费用补偿”作保障,再也不“小病扛一扛,大病挺一挺”。

吴彤问妈妈“是这个证让我治好了病吗?” 妈妈含笑点头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 吴彤和小朋友一起唱起了拍手歌

  作为我省首批被国家确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的宝清县,两年来,共有21.7万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为52.2%,个人缴费累计筹集资金238.39万元,中央及地方财政累计补助资金480.3万元,累计筹资总额达718.6万元。共有6,494人次获得了住院医疗费用补偿,近3万人获得了门诊医疗费用补偿,累计补偿支出577.7万元。其中补偿达1万元的48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农民到医院看病,心里有了底。

新建成的七星泡卫生院门诊大厅一角

  

  2005年,宝清县有三个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列入国债项目,总投入29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90万元,地方投入103万元,改扩建业务用户3,400平方米。目前,这三家卫生院均已完成施工,交付使用。

新建成的七星泡卫生院

  投资140万元建成的七星泡(乡)卫生院就是其中之一,从卫生院过去和现如今的图片中,不难看出,这个小小的乡镇卫生院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七星泡卫生院还添置了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县里组织医疗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乡镇医院的住院、医疗条件改善了,村民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患个阑尾炎、老年病啥的,再也不用往县里、市里医院跑,在家门口就把看好病了。宝清县的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和县”,就近就能享受到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