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2日电 记者从21日召开的黑龙江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省各界捐赠款物达9千余万元,救助了100余万困难群众。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因自然灾害造成166人死亡,5千余万人受灾,9.1万间房屋倒塌,28万人得到紧急转移安置,灾后累计需政府救助人口近3千万人。全省受灾耕地面积达25119千公顷,其中,绝产面积630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15亿元。严重的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困难,灾后群众的吃、穿、住及临时医疗救治等基本生活困难十分突出。2005年,我省局部地区的突发性、偶然性灾害的损失十分严重,如沙兰镇的洪灾、林甸县的地震等。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一些地区因反复受灾,群众自救能力相对较低,每年春荒和冬令期间有上百万群众需政府解决吃饭、穿衣、住房和临时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去年一年,我省共向灾区派出29个工作组,调运救灾物资22批,紧急转移安置灾民9. 7万人,积极争取国家救灾资金1.05亿元,省级财政救灾资金2千万元,地市以下财政投入、干部包扶、救灾捐赠等救灾支出1.52亿元,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春荒和冬令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户为单位向政府救助对象发放《灾民救助卡》,共救助447万受灾群众。
全省还建立了“慈善超市”521个,经常性捐助站1200个,并在年末举行了全省范围的“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我省各界捐赠款物达9千余万元,共救助了100余万困难群众。
去年,我省还建立了黑龙江省国家救灾物资仓储中心,并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7个中心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分中心储备库,确保救灾物资在灾害发生24小时内运抵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