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赵光腚”曾孙成村企精英
2006-04-26 05:45:3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贾 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6日电 “大伙儿知道,我是这个屯有名的穷棒子,大伙给我起了个外号‘赵光腚’。”这是上世纪60年代电影《暴风骤雨》中的片段。《暴风骤雨》的原型地是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如今元宝村的村民日子过得如何?4月15日,记者跟随“百名记者下基层”采访小组来到元宝村。

  

  “赵光腚”的孙子富了

  当记者走进元宝村,看到农民们都开着轿车或骑着摩托车到村里工厂上班,而“赵光腚”的后代就是这些上班族中的一员。在元宝山制笔厂上班的赵发清和艾厚萍是“赵光腚”原型赵玉林的孙子、孙媳妇。

  据这对夫妻介绍,1940年,赵玉林领着媳妇从山东逃荒来到元宝村,给地主扛活。但辛苦一年下来,被地主克扣得所剩无几。土改工作队进驻元宝村后,赵玉林就开始跟着周立波等人干革命,后被群众推举为武装委员,并在周立波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赵玉林奉命追击地主恶霸时,不幸被匪徒的子弹击中。

  从村里办起铅笔厂那天起,赵发清夫妇就来到工厂上班。几年后,夫妻俩省吃俭用攒下了不少积蓄,盖上了砖瓦房,购置了家用电器。现今,他们的大儿子娶了媳妇,买了房子,二儿子也把摩托车换成了桑塔纳轿车,都成了村办企业的精英。

  

  “郭孩子”儿女成了富翁

  记者随后找到了《暴风骤雨》中的农会主任“郭全海”的生活原型郭长兴老人的儿女,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郭孩子”的故事。

  1940年,郭长兴一家8口人从山东逃荒来到现在的元宝村。因为常年给人当小工,所以20岁的时候,郭长兴的个头还同十一二岁孩子一般高,屯里人都叫他“郭孩子”。1946年9月,周立波入村搞土改。在周立波的精心培养下,郭长兴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村农委会主任、河东公社社长、县印刷厂厂长到畜牧局局长,郭长兴的工作干得十分出色。

  1986年,郭老离休后住在尚志市里,一家7口就靠他100多元的退休费过日子。当时有人劝他找政府补助,他却说要自主创业。一天,他无意中发现,尚志市竟没有一家专门卖螺丝帽的商店。于是,经过市场调查,郭老的标准件商店很快开张营业了。

  现在,郭老的4个儿女都在郭老的扶植下办起了标准件商店分店,每家都拥有近百万元的资产。因此,“郭孩子”和子女经商办店,成了尚志城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