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保障农民利益 打击私建滥建 7天拆迁84.6万平方米
2006-05-08 07:00:1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云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8日电 7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征地拆迁现场指挥部又组织一次强制拆迁,对群力新区规划范围内的私建滥建进行拆除。

  截至7日,群力新区拆迁共完成1181户,总面积84.6万平方米。

  自5月初群力堤及群力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大幕拉开,前期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依法征地、依法拆迁,政府制定的相关拆迁政策,正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力新区百姓的利益。

  补偿与否有规定

  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同时打击违法建筑,有关部门特出台了群力堤及群力新区征地拆迁政策。

  合法构筑物依法补偿有标准。按照规定,对群力堤、群力新区征地拆迁范围内具有合法《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参照《哈尔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由评估单位评估作价补偿。禽舍果树依具体情况可适当补偿。合法建筑不仅可以按标准拿到拆迁补偿款,同时,住宅房屋使用人搬迁时,还可获得按证照登记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元的搬家补助费。公企单位、个体户搬迁时,按实际发生的费用给予搬迁补助费。对于饮用水井、围墙、地窖、禽舍、畜圈、果树等附属物,政府也将根据具体情况依法给予适当补偿。

  违法房屋拆迁不予补偿。对群力堤工程拆迁范围内没有合法证照的违法房屋,在5月3日前自行拆除,不予补偿;逾期不拆除的,实行强制拆除。对群力新区三环路以东区域拆迁范围内没有合法证照的违法房屋,在5月19日前自行拆除,不予补偿;逾期不拆除的,实行强制拆除。此次拆迁,还设置了拆迁奖励办法,提前搬迁居民可获奖5000元。自愿在农民安置小区购买房屋的,享受购房优惠政策。

  农民失地不失业

  群力新区范围内共涉及7个行政村,初步统计在册村民约2430户,人口约8300人,其中劳动力约5100人。为保障群力拆迁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失业,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市政府和道里区政府采取大力发展运输、劳务和物业服务公司等措施,为其从城郊向城市过渡做好衔接工作。

  有关部门利用群力原来运输业较为发达的特点,将部分运输业户组织起来,为即将展开的群力新区建设做好运输服务工作。协调运输队优先雇佣当地失地农民,并进行技能培训;其次,成立劳务公司,将一些没有技术的农民组织起来,加入到群力新区的施工建设当中;新区将成立的物业公司也要求优先录取当地农民,先培训,后上岗。

  为保障群力新区搬迁居民失房不失居,市房产住宅局在哈双北路3公里、青年农场处规划了34万平方米的农民安置小区,暂取名“宜居家园”。该小区预计5月,底动工,年底施工完毕,将建设住宅3980套。规划小区将完全按照城市住宅标准施工,水、电、煤气、有线电视、暖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将全部到位。

  对农民购买房屋采取特殊优惠政策,让农民买得起房、住得起房。为更好地解决群力新区失地农民出路、社会保障等问题,以及妥善安置被搬迁企业,有关部门将在9日前后列出关于失地农民养老、医疗等保险保障方面的“政策菜单”。为使被搬迁企业尽量不受影响,道里区拟将征地拆迁范围内的企业集中安置在新榆园区内,目前已有63户企业准备迁入。

  严打违建决不补偿

  据行政执法部门统计,拆迁前群力地区私建房屋已达到1116处,面积达到90余万平方米。为严厉打击违法建筑,不让私建滥建的人获利,4日,哈市群力新区征地拆迁现场指挥部发布了“拆迁一号令”,对5月4日前未自动拆除的违章建筑依法强制拆除。

  据介绍,此次拆迁集中了2000人的拆迁队伍,哈市所有大型拆迁机械设备都汇集到了群力地区。拆迁采取了从较大的典型私建滥建人手,让其他人主动拆除私建房屋的办法。在此期间,群力新区拆迁工程创下的日均10万平方米的拆迁纪录,这在哈尔滨建筑历史、乃至全国都是没有的。仅6日一天,就拆迁287户、15万平方米。

  据有关人士介绍,拆迁工作将继续向西推进,一直到四环路位置。预计从10日开始,水务部门即可进入现场施工。同时,指挥部正协商有关部门对困难群体进行安置,对于养殖户,在四环以外适当地方进行安置。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