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如何改善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专家:污水处理期待大手笔
2006-05-11 09:48:5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高天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1日电“河流和湖库仍普遍受到污染,城市下游江段污染严重,枯水期松花江干流严重乏氧,支流水质明显劣于干流。”这是2005年环境质量公报对我省水环境的描述。如何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二十年前,松花江上打到十多斤的大个子鱼是常事,近十年来很少听说谁打到大个子鱼了!靠打鱼生活越来越难了!”已经在松花江上打了四十多年鱼的老李这样告诉记者。

  “我在牡丹江边长大,十年前,我经常去牡丹江边洗衣服,捉小鱼,现在江水变得又黑又臭,根本没有人去洗衣服,抓小鱼了!”从小生活在牡丹江、大学毕业后又回牡丹江工作的黄女士以自己的经历,描述着牡丹江的变化。

  在经历去年冬天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今年初的牡丹江水源地污染事件之后,公众对环境、对水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8日,记者请省环保局污控处处长、省环保局新闻发言人严维亮对2005年环境质量公报有关我省水环境进行解读。

  嫩江黑龙江干流水质较好,松花江干流和牡丹江水质较差

  严维亮表示,按照我省的气候,看一条河流水质好坏应首先考虑枯水期水质,平水期和丰水期由于受地表径流影响过大,不能准确体现出一条河流水质的好坏,只能作为参考依据,同时要考虑我省气候和植被特征对污染物指标产生的影响。所以综合起来看,我省的嫩江和黑龙江干流水质较好,而松花江干流和牡丹江水质较差。

  严维亮介绍,嫩江水质好在数据上体现为枯水期大部分为Ⅱ类水质,在全国的主要河流中比较少见。他分析认为,流域内的生产废水大多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嫩江流域的城市周围还存在大量氧化塘,生活污水绝大部分都是先流入氧化塘,再留入嫩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作用。报告显示黑龙江干流属于Ⅲ类和Ⅳ类水质,但严维亮称,这并不代表黑龙江干流水质不好。国家评估水质好坏的依据是河流中的高锰酸盐指数,这个标准适合国内的绝大部分河流,但黑龙江干流却是个例外。黑龙江干流沿岸以原始山林为主,秋季大量落叶落入黑龙江干流,落叶腐蚀大大提升高锰酸盐指数,所以监测的数据并不好。但落叶不属于污染,抛去落叶的因素,黑龙江干流几乎是无污染的。

  严维亮说,现在污染比较严重的是松花江干流和牡丹江,这两条江沿岸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天然净化场所比较少,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都很多,导致水质较差。

  水质不好生活污染是主因

  据2005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4年相比,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外,又增加了石油类1项。

  污染一直在继续,虽然2005年遏制住继续加剧的趋势,但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什么原因导致了我省河流的污染?严维亮称,对于这个问题,环保界一直存在着争议。而环保局经过多年的数据分析认为,我省河流的污染源以生活污水为主,工业废水为辅。

  严维亮表示,判断生活污水是我省河流污染的主因有两个。其一,近几年我省河流中监测到的污染指标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类,这3种指标都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指标。虽然工业废水也会产生这几种污染指标,但肯定还会伴有相应比例的其他污染物,但是从目前监测看,其他污染物比例很低。因此,从监测上可以证明我省河流污染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其二,从统计数字上看,2005年我省排放生活污水6.89亿吨,排放工业废水4.52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高于工业废水。同时,2005年工业废水治理项目61个,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47%,工业废水有4.4亿吨达标排放,而生活污水处理只有几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率非常有限,排放掉的工业废水的水质明显高于生活污水的水质。

  严维亮还谈到,虽然生活污水是主因,但工业废水不可忽视。今年监测到的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之一的石油类,就主要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

  治污:生活污水、生产废水要齐抓

  “虽然造成我省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但工业污染治理同样不能放松。特别是随着一些大型加工企业落户我省,要同时加大对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治理。”严维亮这样对记者表示。

  如何处理生活污染?严维亮说,处理生活污水不止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如果社会都能节约用水,我省河流的污染也不会这么严重了。严维亮认为,减少生活污水首先应该从节水做起,社会应该广泛推广节水设施,减少浪费;其次,市民在使用洗涤剂时应使用环保产品,降低废水的污染指标;还应该推广中水回用设施,让水反复利用。在目前的状态下,加强污水的末端处理即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尤其重要。而《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十一五规划》中,已把兴建城市污水处理的设施,作为重要一项。

  在减少工业污染方面,严维亮表示,现在环保系统正在大力推行地域循环经济,即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尽量减少排放,循环经济的推行将大大降低污染物包括废水的排放。对于单个企业,应尽量节约用水、减少排放;同时也在加大末端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力度;对于新建企业,必须把好环评关,同时加大检查力度,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要求建设使用环保设施。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