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3日电 近几年来,双矿集团公司以建设数字化矿山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努力实践科技兴企战略,煤炭产量连年攀升,2005年创下高产1200万吨的历史最好成绩。
科技创新已成为拉动双矿集团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十五期间,双矿集团先后完成东荣二矿、集贤矿、东荣三矿改扩建,增能210万吨/年,先后取得科研、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837项,较重大成果103项,获省、市科技成果34项,申报省长特别奖2项,获国家专利36项,在全国百强企业排第22位。
为了增强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双矿集团与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稳定运行机制,先后完成了18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不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2003年,双矿集团与黑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发超薄煤层特殊复合顶板支护技术,解决了东荣二矿回采巷道变形严重、支护极其因难的难题,提高了回采率。此项技术为原始创新,国内首创,成果水平国际领先,已申报省长特别奖。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双矿集团实现了集成创新。2004年,双矿集团与北京清华大学普润科技创新公司联合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井下电量自动采集系统,此项技术涵盖了48项国际专利和42项国内专利。据介绍,该技术重在强化管理,系统自动采集井下用电量,随时上网即可查看,排除了人为干扰因素,数据真实可靠,强化了职工的节约意识,节能效果十分明显,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按200万吨井型计算,投入100万元,当年将见效300--500万元。
双矿集团现有的8个生产矿井中,6个矿井有较强的自然发火危险性,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大,集团公司所属各矿井自然发火危险呈增强趋势。双矿集团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了煤层自燃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为自燃预报奠定了基础,研究出煤层自燃复合胶体管网式防灭火系统和设备。该项目在近距离煤层群防灭火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于2005年通过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鉴定,是全国煤炭科技十大新成果之一。项目实施后,极大地保证了双矿集团的安全生产,公司安全状况居黑龙江四局之首。
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双矿集团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矿集团构建了以总工程师为首、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以各基层单位广大科技人员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双矿集团每年派出20几个调研组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先进煤炭企业考察学习设备制造技术和先进的采矿工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开发新工艺,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创新意识。双矿集团还充分利用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自己的人才,每年举办十几期培训班,聘请全国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讲学,从工人到高管层层培训。
据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双矿集团将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的贡献率,十一五期末将达到45%以上,通过开发和推广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综合配套技术,建成一批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高产高效矿井。应用新技术解决煤矿灾害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实现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5以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导,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落实国家科技政策方针,与国家科技体系对接。建成国家级煤炭专业科技孵化器和推广服务平台,继而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