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4日电 提起“母亲”几乎所有人都会用“伟大”来形容。但当人们赞美母亲时,更多关注的是其对子女生命的抚育,而忽略了母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执行者。母亲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母亲对孩子教育的成败,直系着民族的兴衰。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教育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因此,“母亲教育”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母亲们对提高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欲望也越来越迫切。在这个母亲节,本刊针对母亲教育采写一组稿件,献给所有的母亲。
“我生了个傻女儿”,11日下午3时,路明霞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开始了对记者和省祖研肾病科的医生、护士们的讲述。
女儿梦想当撒切尔夫人
曾在道外第四医院工作过的路明霞,1987年赴美,1992年回国。据其介绍,2001年她在哈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外学人创业园创办了高科技企业、哈尔滨接触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物保健品、生物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奔忙于国内外。
这次路明霞和女儿译文一起回国照顾患重病的母亲,省祖研的医护人员在接触中,感到母女的不同寻常,因此,才有了上述医护人员向母女取经的座谈会。虽然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记者,她更愿意介绍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所进行的尝试。
由于严重的妊娠反应,女儿译文天生资质差,出生22个月了还不会说话,9岁了“加减乘除”都分不清。每次考试,译文的成绩都排在班级最后,每次家长会路明霞都让爱人去,她不敢去。爱人每次都是低头听老师训话,小学老师多次找到路明霞劝她让孩子退学。
一天,路明霞正在做饭,发现家里没酱油了,她给女儿几块钱,让她去买,等到菜都快糊了,女儿还没回来。她打开房门出去找女儿,门没推开,原来是女儿蹲在家门口。路明霞恨得牙痒痒的,连酱油都买不回来,以后还能干什么!一气之下她把女儿踹出了门……
译文9岁时,路明霞决定到美国留学。在美国一待5年,艰辛甘苦自知,但在美国,路明霞有了最大的收获:她看到了美国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烈地感受到美国对人才的尊重与重视,自信心越来越强。那时,她已办好了一家三口赴美的移民手续。一天,已经上初中一年级的译文打来电话,说她在作文中写了“长大后我要当撒切尔夫人”的理想,孩子的稚嫩想法,竟招来老师一顿痛斥:“就你还想当撒切尔夫人,做梦!”说完,竟用教鞭猛敲译文的脑袋,摸着头上肿起来的好几个大包,不知所措的译文问妈妈自己的想法真的错了吗。听着女儿的哭诉,路明霞泪流满面,此时,美国人的做人态度“只要你确定了目标,就往前走,这样你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正影响着她,她在电话中安慰女儿:“你的想法很好,妈妈支持你,你会当上撒切尔夫人的!”过了6天,路明霞放弃了移民计划,毅然回国。
回国后,路明霞给女儿制定了“成才战略图”,她告诉女儿,如果你真的确定了“长大后当撒切尔夫人”的目标,就要找出与目标的差距。接着她开始一一罗列,找出译文在语言、学识、气质、形象、专业水准上的差距。她严厉地对女儿说:“你不漂亮,不聪明,没有才华,所以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路明霞塑造完美女儿的计划始于女儿14岁。13年过后,路明霞笑了。
帮助女儿树立自信心
她刚回国时,译文在上初一,成绩在班级排在中下游。
像许多孩子一样,译文小时候也上过兴趣班,学过英语。上初中后,译文被分配到了学日语的班级。当时只要交3000元钱,她就可以调换到英语班。路明霞劝告女儿,“你不是想当撒切尔夫人吗?现在能多学一门语言不是多一分优势吗?”在日语课上,大家逗译文讲的日语是英语式的日语。路明霞安慰女儿:“没错啊,你学过英语,刚学日语发音肯定会带点英语味。你去跟老师申请当日语课代表吧,这样你的日语会进步更快。”私下,她找到日语老师,希望能让译文当日语课代表,这样孩子身上的责任感增强,发言说话的机会会增多。自从女儿当上日语课代表后,自信心明显增强。译文告诉记者,这种自信心不仅使她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在做事和与人沟通上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一次,路明霞在电视上看到北京一位孙老师讲课很有方法,她趁着在北京出差的机会,到处托朋友打听孙老师的住处,捧着30斤重的大西瓜爬了8层楼,气喘吁吁地叫开了孙老师家门。她请求孙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讲讲学习方法。望着一脸汗水的路明霞,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孙老师感动了。喜出望外的路明霞当晚就赶回哈尔滨,第二天带着女儿奔北京而去。那时,火车票还很难买到。她和女儿拿着站台票上了火车,她坐在火车地板上,女儿枕着她的腿睡了一晚。这种求学的精神让孙老师一家也深受感动。孙老师针对译文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译文获益匪浅。
初三时,译文的成绩已经排在全班第一名了。家长会上,路明霞哭了。三年的心血,译文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上高中后,学了3年日语的译文突然提出要改学英语的想法,路明霞这次坚决支持女儿,她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说服了校方。译文又从头开始追英语。
让女儿懂得做事要有原则
路明霞认为,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出尔反尔,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有原则,这是孩子步入社会后的做人准则。
上初二时,学校要求学生买校服。刚买好一套,学校要搞活动,班级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每人再交100多元钱买新的活动服装。路明霞听后不同意买。女儿当即就哭了,自己在班级是课代表,怎么能不遵守班级规定呢。努力了半个多月,还是没能说服妈妈。长大后译文终于明白,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见得买不起一套衣服,妈妈是想让自己做事要坚持自己的意见。
中学课业重是有名的。有时为了写完作业,译文得写到半夜。路明霞不允许,上课听不懂,写作业才会慢,作业写得晚影响睡眠。她告诉女儿“不写作业了!”女儿担心作业不完成,会挨老师批评,急哭了。爱人一看急了,抄起扫帚两人就打到一起了。打归打,最后还是拗不过路明霞。老师担心译文的做法会影响全班的进度,但领教了路明霞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最后也只能依了她。
带女儿拜见杨振宁
为了让女儿最终实现远大的梦想,她严格塑造孩子的言行举止。
译文小时候也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讲学校里同学的是是非非。一次,译文正眉飞色舞地讲同学轶事,路明霞一个巴掌扇过去,将女儿嘴里的饭都打出来了,女儿诧异地看着母亲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了,而路明霞也没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解释自己的行为,她希望女儿大气、成才、心胸开阔,不要做碎嘴子、嚼舌头的小妇人。
每年路明霞都有意识地带女儿走南闯北地旅游,让孩子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分析不同人不同的行为方式、生存状态等,这些让译文在见识名山大川之余,更对人生有所感悟。同时,路明霞还刻意地为女儿创造条件拜见名人,她曾带译文去见杨澜、宁辛等著名主持人,在一起聊天。
译文15岁那年,路明霞得知杨振宁到哈尔滨的消息,她打听到杨振宁下榻地点,就带着女儿赶去。母女俩被保安拦下,她也不放弃,最后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敲开了杨振宁先生的房门。她恭敬地对杨振宁说:“您是我崇拜的科学家。现在,我感觉我的女儿没有奋斗目标,您能不能跟她谈谈?”杨振宁先生看看表,立即表示从8点到9点,他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见见译文。杨振宁摸着译文的头说:“你要好好读书,我希望能在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实验室见到你!”一番话让译文热血激荡,信心倍增。
现在,译文已经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国际外交事务双学士学位,又于去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在美国期间,她又拜见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位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他们面前,译文并没有畏惧感,因为,妈妈告诉过她,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职位不同而已。
在美国留学期间,译文还投身于一些社会事务工作中,先后获得美国杰出优秀本科毕业生高级奖励、第35届杰出妇女领袖ODE奖等。也许,这个儿时的“傻姑娘”正离“撒切尔夫人”的梦想越来越近,这个过程中,母亲是她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