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5日电 在哈尔滨市西大直街,有一座建于1902年的百年气象台,曾为中东铁路气象台,如今那里正在实施搬迁,这座百年老建筑也要被拆除,实行“异地迁建”,记者闻讯立即赶往现场调查。
据记者手中的资料显示,这座百年气象台曾经是向当时的沙俄殖民者的军队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提供军事气象情报的地方;日伪时期曾为伪满洲国中央观象台管辖的哈尔滨地方观象台,不向民间预报,只为侵华日军提供军事气象情报;解放后,先后为哈尔滨气象台和黑龙江省气象台。1958年黑龙江省气象台迁移到香坊区后,这里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教职工宿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职工宿舍。
百年气象台经历了沙俄时期、日伪时期、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时期,记载了哈尔滨百年间的屈辱与辉煌,是非常珍贵的城市发展史的见证。仅就其作为侵华日军的罪证遗址而言,就有毋庸置疑的保护价值。它与紧邻的原中东铁路尤格维奇小学(以首位中东铁路总工程师尤格维奇之名命名)在日伪时期作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独身宿舍白都寮恰成一个历史见证的组合,其建筑艺术亦独具特色,这种百年以上的建筑在哈尔滨已属凤毛麟角。据一位文物专家介绍,这是我省现存建造年代最早的气象台,尽管尚未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有确定无疑的文物价值。现在,政府职能部门已将这座老建筑拟定为第四批保护建筑。
记者在现场遇见拆迁公司的人,他们证实了异地迁建的说法,并说,要做到将所有建筑构件包括砖在内逐一编号后再拆下后迁建。有关专家对此说法不予认同。“迁建”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的,要有各级专家论证,各级部门的批准,拆除与建设的公司也要有相应资质。多位建筑专家均认为,一座百年的欧式建筑要做到原砖原构件不被拆坏根本没有可行性。在现场,拆迁公司的人也已经感到了难度,这座建筑楼梯的铁艺栏杆是用极坚固的铆钉铆在一起的,他们也表示,这是无法拆卸的。而那些被混凝土牢固地粘合在一起的百年砖墙如何能一块块拆下,他们没有把握。
保护古建筑有《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法律法规,有关人士认为,决不该有违法拆建的事情发生,应该留下这个珍贵的历史见证。
记者请教相关规划设计、建筑专家,他们都说,这座气象台体量不大,在那一大片开发区域中恰在中心一个很小的位置,完全可以原址保留在中心位置,并不影响整体建设。而一旦拆除,一个珍贵的历史见证就将灰飞烟灭,其损失将无法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