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7日电 哈尔滨市医院医护比、护士与病床比等均明显低于国际标准;护士短缺,95%医院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由病人家属完成;1个护士每多照顾1个病人,病人死亡率就升高7%。近日,哈尔滨市某医院护理部主任忧心忡忡,她已相继接到数名护士递交的离职出国工作申请。作为哈尔滨市技术设备最优秀的医院之一,该院两年内已有16名优秀护士离职出国,护士,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护士短缺问题在该院愈发突出。
哈尔滨市各大医院目前同样面临临床护士短缺难题——在哈尔滨市,医护比例仅为1?誜0.78,而国际标准比例为1?誜2。
现状一
护士严重短缺护理全靠家属
据介绍,目前,哈尔滨市临床护士与床位数之比约为0.3?誜1,甚至连1978年卫生部要求的0.4?誜1都难以达到。护士配备不足,一方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则导致病人缺少优质的护理。
记者在哈尔滨市各大医院走访时发现,很多医院的白班护士每人要负责15至20位病人;公休、节假日和夜班护士,每人需要负责30至40位病人。为每位病人送药、点滴、查体等工作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很多护士在吃饭时都经常被叫到病房护理病人。
由于护士人手不够,95%以上病人的生活护理不得不由病人家属或家属雇用的护工来完成。有的医疗护理,甚至静点的拔针工作都是由家属完成的。一位病情严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一级护理患者的家属告诉记者说:“除了打针、吃药和查体,病人的一切都需要家属来照料,病人住院后,其子女需要轮流请假来护理。”
现状二
护理工作繁重难达国家标准
专家介绍,按我国规定,接受一级护理的病人,护士应为其做到:每周擦浴1至2次,预防褥疮;每天翻身擦背2至3次,口腔护理2至3次;密切观察特殊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反应;按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或被动活动;每15至30分钟巡视一次。
然而这样的一级护理标准,哈尔滨市绝大多数医院的护理都很难达到。由于护士工作量大,很多必要的护理程序不得不被省略。数据表明,病人死亡率与护士所照顾的人数密切相关,1名护士照顾病人数4至6人,病人死亡率约14%,在此基础上,1名护士每多照顾1个病人,病人死亡率就上升7%。
原因
医院为降成本护士一减再减
医院护士为什么这么少?记者从一家专门培养护士的学校获悉,该校每年毕业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约300人左右,其中被各医院录取约一半左右,其他学生只能转入其他行业。该校负责人指出,哈尔滨市每年培养的护士并不少,医院临床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护理工作收费过低,无法为医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医院因此需缩减护士人数。此外,工作紧张劳累,收入少且得不到充分尊重,一些护士工作几年后便改行或出国从事护理工作。
据了解,哈尔滨市医疗护理收费最高的三级甲等医院,初次静脉输液的收费为每次4元,以后为两元。护士负责取药、加药、配药,共约20分钟,注射、巡视至拔针少则半小时,多至数小时。按这种护理收费,大医院每任用一名正式护士,直接体现的经济效益情况则很可能是亏损几千元。因此,医院非但不希望增加护士,反而会在每次减员增效中直接减少护士数量。
建议
适当提高费用尊重护理工作
对于哈尔滨市目前护理现状,很多患者的家属叫苦不迭:为陪伴患者,其亲属不得不请假护理;而夜晚陪护更为困难———要在病床边坐着熬过一个个漫长黑夜。更多市民担心的是,现在老人子女多,兄弟姐妹可以轮流护理,而以后一对夫妇、4位老人、1个孩子这样的家庭将越来越多,如果医院护理不到位,年轻的夫妇们如何承担起这样的陪护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为改变医院护士短缺、临床护理不到位的现状,其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应当细化每个护理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收费和必须达到的护理标准。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对医疗机构执行这些标准情况及医院医护比、护士与病床比进行严格监督,对不达标者进行处罚。
专家提出,应适当合理提高护理费用,使护理不再成为造成医院亏本的工作。医院应调整收费项目的比例,如提高诊疗、护理等核心医疗的费用,降低药费、仪器检查等费用。在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使其得到高质量的医治和护理,并把患者亲属从病床前“解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护士数量,确保工作质量达标,也可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外,社会应给予护士与医生同样的尊重,明确界定其工作范畴,尽可能减少护士所从事的非护理工作,使护士能够把全部的精力都有效地投入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