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8日电 今年,哈尔滨市绿化部门将从各地组进各类树木150万余株,加上往年进的数百万株树木,哈尔滨市树木总量将达到900多万株。那么,哈尔滨市今年的绿化将达到什么程度?这么多的树木是从何处运来、以及挖掘、运输?这些树木移植到市区后,能达到多高的成活率?原来种树的地区会是个什么样子?记者就此采访了绿化部门、林场、苗圃等。
绿化整体增量提档
市绿化办介绍说,2006年哈尔滨市将建成省级园林城市,新增绿地700公顷,新植树150万株,绿地率由25.49%提高到27.88%,绿化覆盖率从28.35%提高到30.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6.4平方米提高到7.15平方米。以新城区规模绿化、老城区街路、庭院提档增量绿化和出城口、迎宾线、重点地段景观特色绿化为主线,实施城市绿化建设“111112578工程”,即:建设10条绿化景观大道,10条特色绿化街道,新建10个高标准生态居住小区,在中心城市建成100片拆违还绿景观绿地,建设100个示范庭院,建设20个休闲生态广场和公园,建设松花江沿江风景(道里段)、机场迎宾路和京哈、哈阿、哈同出城口等5条景观绿化带,建设7片(块)规模绿地,建设8个单位样板景观庭院。
今年,哈尔滨市从外地移植的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在吉林、黑河、五常、宾县、阿城等地预订了80余个品种、100余万株树木。按计划,哈尔滨市至今已新植树木120万株。今年种树要力保成活率,新植树木成活率要达到95%以上,原有绿树的存活率将达到85%以上。
选苗运树历尽艰辛
目前,种植在哈尔滨市的绿树,都是在山区、圃地一株株选出来的,一些高大的树木选择和挖运更是颇费周折。动力区定在九台山山区选6株迎客松。为此,从3月份开始,绿化人员就冒着寒风在山区攀山越岭,选择了3株,其中树冠最理想的一株迎客松高6米,生长在山崖边上。十几名工人轮流挖土,将其直径达3米的树坨完整地起了出来。随后,工人用麻袋将树干包好,系上长木杆,喊着号子将重约1吨的大树从树坑里抬出来。其他人马上又用麻袋片将树坨包好,防止在下山过程中散坨。接下来,工人排成左右两排,大声喊着号子,一步一停,挪着脚步把树往山下抬。700多米高的山,整整一天才下来,工人都累散了架。
为了将其完好地运到哈市,绿化人员在当地找了一辆10米长的挂车运输,一路上经过限高的路桥时,绿化人员还要爬到车顶压低树枝,司机放慢车速。如此走走停停,经过7个多小时才运到哈市。
相比在山区采树的艰辛,在圃地选树和挖运要容易得多。旭升街上种植的4000多株树木中有一些6米多高的樟子松,由于其在圃地生长,根系发达,土坨的直径达到4米。绿化人员选好色泽和冠幅符合要求的树后,系上记号,工人随后开挖。4名工人一天才能将一株树的冻土层刨开。为了保护树皮,工人用消防水带制成吊带缠到树上,再用吊车吊起来放到车上,而这样的大树一车只能运一株。中山路的隔离带中种植了176株高大粗壮的樟子松,树龄20多年,树冠丰满,给人以行走在绿阴道下的感觉,而这些樟子松是从海伦市的一家林圃中选取的。10米长的大车一次只能运两株,每株大树包括起挖、运输等费用在1000元以上。
好树还要有好土壤。在和兴路绿化现场,记者遇到正在挖树坑的工人江北松浦镇农民安臣。安臣等5个人都是一个村子的,每天早上4时30分出门,骑自行车30多公里到这里挖树坑,一个树坑15元,一天一人也就挖7个。树坑宽度和深度要求严,不达标准就要返工。他们经常挖出砖头、水泥等杂物,这样的树坑还要深挖一些。记者看到,绿化工人随后运来黑土卸在树坑旁,1立方米的黑土价格在50元左右。这里种植的5000多株桧柏、荆桃、稠李用去黑土200多立方米,这些黑土都是绿化人员从近郊选购的。
防治病虫害网络化
病虫害,一直是哈尔滨市爱绿、护绿市民心头的一个疙瘩。曾给哈尔滨市九站公园、中央大街增添情趣的糖槭树,由于遭受到天牛的侵袭被连根砍伐,造成沿江一带、中央大街绿色缺失大半。而由于预防还在研究中,潜伏的爆发危机始终存在。迄今,在哈尔滨市绿化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森林植物园绿化带的病虫害却最少,其经验就是多年不间断严格按照消杀方案科学喷药灭虫,控制虫害规模。目前,哈尔滨市由城管局园林科研所和动植物防疫站成立了网络预警系统。首先,绿化人员到林场和苗圃选择没有病虫害的苗木并运到哈市后,再由检疫人员进行检疫。发现树木带有病虫害,马上就地焚烧处理,至今还没有发现带有病虫害的树木。专家介绍说,由于环境和土质的不同,树木移植到哈市后,“抵抗力”会下降,“五一”气候稳定增温后,树木吐绿,这时各种病虫害就会表现出来,统一时间、全市范围的消杀尤为必要,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转移。
科学采挖保护生态
阿城市红星林场的郭丽君是林场的职工,今年她向哈市提供了3000多株树木。拿到哈市订单后,她就到各林场按规格标准选树。为避免挖出的树被退回不能用,她几乎每株树都亲自看一看。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柞、白桦树这些树种都是从山上的人工林中选取的。这些地方以前多是荒山或树木很少成林,经过二三十年的培育,已经成林,林场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天然林不许动。郭说,哈市对树木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一些不懂树木的人也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结果造成一些树木采了不能用、人工林被无序采挖、破坏生态环境等诸多问题。
据了解,各区在进树时,优先采用苗圃、林圃的树木,哈尔滨市是在省内外的范围内采挖乡土树种,采集地域面积大,而提供树木的林场等当地管理部门,对树木采挖都有严格的规定。加上提供树木的人大多都带着保护生态的意识,因此百万树木进入哈市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