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9日电 18日,在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揭牌仪式上,记者见到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面对统计工作的发展,邱晓华指出,统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利益主体都呈现多元化,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所有的挑战中,最大挑战是信誉的挑战。
■ 面临信誉挑战
邱晓华指出,当前,国家形势好,经济快速发展,物价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发展态势良好。统计工作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统计保障不到位、统计知识不普及以及各种不同的利益需求等,而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统计信誉挑战。
邱晓华认为,统计信誉关乎国家和民族形象,统计信誉事关统计生存,是统计的立身之本。有信誉才有尊严、有地位,才有施展才华、才干的舞台。统计工作现在与领导关心、社会的关注以及国际社会的要求都有差距。现在首要任务是把信誉提上去,树立起来。推进改革加强建设,打造权威、有效的统计体系。作为统计工作者要向爱护眼睛一样维护统计信誉。
■ 坚决杜绝虚假数据
邱晓华表示,一定要让缺失信誉的统计数据从统计中消失,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借《统计法》修改的契机,建立一个完善的统计法律体系,加大依法统计,严格执法的工作力度;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个维护统计信誉的技术保障屏障;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统计队伍;要制订一套规范和可检查的统计考核体系,加大对县一级统计部门的考核,从源头上杜绝假数据。坚决不出假数据,而不出假数据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不进假数据,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数据真实性。
邱晓华强调,统计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马虎,要让缺失信誉的统计人员、统计局无立足之地。出现问题要内部通报,问题严重的要给予曝光,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
■ 哈尔滨——熟悉而陌生
邱晓华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谈到黑龙江,邱晓华深情地说,黑龙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将各种资源源源不断地送到祖国各地,对国家有着历史性贡献。
谈到对哈尔滨的印象,邱晓华幽默地说,“我对这里既熟悉又陌生”。邱晓华解释说,“我来过哈尔滨好几次。在最冷和最热的时候都曾经来过。应该说对这里很熟悉。但是每次都只住了一个晚上就匆匆离开了。每次都只是走马观花,因此我对这里又很陌生”。
记者了解到,这次来哈尔滨,邱晓华的日程安排仍十分紧张。17日晚,刚刚参加完国务院的一个会议后,邱晓华就匆匆赶往机场,乘坐21时30分班机飞来哈尔滨,到达驻地时已经是午夜了。18日,清晨吃过早饭,邱晓华就到黑龙江省统计局视察,并听取了该局负责人的汇报。9时30分参加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揭牌仪式,并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结束时已到了中午,匆匆吃过午饭后,他又匆匆赶往机场,乘坐15时的班机飞回了北京。在哈停留的时间不足16个小时。
有人评价邱晓华对时间的吝啬,可跟巴尔扎克笔下那个嗜钱如命的吝啬鬼葛朗台媲美,不同的是,后者嗜金如命,前者惜时如金。从邱晓华这次来哈的行程上我们可见一斑。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需要处理,我们期待他开创出统计工作的新篇章
邱晓华年谱
1976年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务农。
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系。
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历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
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常委。
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
1998年9月到安徽省任省长助理。
1999年9月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2003年7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
2005年11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
2006年3月任国家统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