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6日电(记者 杜筱)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黑龙江省慢性非传染疾病综合防治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省将启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以公共卫生为主导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人群干预。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慢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近年来,慢病已经成为全国的主要卫生问题。我省以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意外死亡、糖尿病为主的内分泌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92.56%以上,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哈市南岗区内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11.86%,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主要慢性病和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流行居高不下。2000年-2003年居民前五位的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2003年慢性病引起死亡占总死亡的82.16%。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参加卫生部、中国CDC调查、监测工作5项,参加国际合作项目2项。通过引进项目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省慢病工作的发展,锻炼了队伍。提高了业务水平。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大庆、大兴安岭、鹤岗等一些地区已将慢病监测列入常规工作。
据了解,为了推进我省慢病的防治工作的开展,下一步我省将开展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基线调查,为掌握我省慢病现状和分布特征,了解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公共卫生问题,确定健康优先解决的领域,制定慢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开展慢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全省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点,在4个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再增加4-6个监测点开展成人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加强慢病防治机构建设,完善慢病防治网络,逐步形成省、市、县三个层面的慢病工作网络;充实慢病防治队伍,加大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