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籍鸳鸯”与人亲近,市民喜,专家忧
2006-05-27 06:43:5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黄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7日电 4月7日,8只活泼可爱的小鸳鸯从南方飞回哈市繁育,这已是鸳鸯连续第八年来哈。记者在兆麟公园跟踪观察发现:今年“哈籍鸳鸯”的生活习惯与往年有了明显不同。

  从今年“哈籍鸳鸯”再次回到兆麟公园以来,每天都会有不少市民来观看。这些市民来时都带来了以往“哈籍鸳鸯”爱吃的面包、馒头、大饼子等食品,令人奇怪的是,“哈籍鸳鸯”对这些食品都爱理不理的。最爱吃的却是公园工作人员喂给它们的复合饲料和每天从花鸟鱼市买回的鲜活泥鳅。

  记者看到,喂给“哈籍鸳鸯”的复合饲料营养成分很丰富,不但含有鱼粉、花生粕、米糠、磷酸氢钙等蛋白质外,每克饲料内还含有铁、铜、钴、锰、锌、碘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1、C等。

  由于“哈籍鸳鸯”对这些食物十分喜爱,每当工作人员前来喂食时,它们都会争抢着到距离市民只有一两米远处进食,这在野生环境下是很难想象的。

  今年,为了保证鸳鸯顺利孵化,公园特意在孵化树下设立了流动岗哨。由于人们对“哈籍鸳鸯”照顾得无微不至,以往在孵化期间很难看到的母鸳鸯,今年也会在大白天飞到湖中进食。有时还会和同伴们在水中嬉戏一会儿才飞回巢中。

  “哈籍鸳鸯”的这些变化,引起鸟类专家的忧虑。

  据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常教授介绍,在野外,要想在十几米内观察鸳鸯等野生鸟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野生鸟类不论觅食或休息时都会保持高度警惕,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一群群飞离原地。而“哈籍鸳鸯”由于是第八年来哈,已习惯了近距离在人前吃食,它们与市民的熟悉程度,已经与人工饲养的家禽没什么两样。

  专家因此担心“哈籍鸳鸯”正渐渐失去野生鸳鸯特有的机警性。如何在保证“哈籍鸳鸯”健康成长的同时,保持其种群的机警性,已成为鸟类专家思考的新课题。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