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丹莹就给妈妈按摩 |
东北网5月29日电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龙泰社区里,一位身患者肌无力的母亲与9岁的女儿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女儿成了残疾母亲的拐杖,母亲则是女儿的精神寄托,母女俩在彼此的扶持中,演绎出一段感人的母女情。
9岁小鬼当家照顾残疾母亲
初到马家,让记者感到意外。没想到这个由孩子当家的家庭虽然清贫但如此整洁。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对母女是热爱生活的人。记者从马桂荣口中了解到这个不幸家庭的经历。
女儿出生那年,从医生那里马桂荣知道了这世上有一种疾病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到目前为止全球都没有办法治疗,而自己却患上了这种病。她知道,自己将逐渐失去行走的权利。她投医访药跑遍了全国,可病情却没有任何好转。而命运之神对这个不幸的家庭却是异常苛刻,2002年12月,马桂荣丈夫患肺癌去世了,那时女儿还不满7岁,母女俩只能靠每月295元的低保金和丈夫单位每月补助的150元钱来维持生计。这些钱只够解决温饱,根本没有余钱治病,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病魔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袭击和扩张。如今,马桂荣的病已经发展到只能扶墙才能勉强挪动身体,而她的双手也在逐渐失去力量,连盘子都举不起来了。日常的家务和照顾自己起居的重担自然地落在女儿丹莹身上。
每天早上,小丹莹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帮妈妈穿好衣服、叠上被,然后开始给妈妈洗脸。洗脸对于常人来说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对这对母女来说,却是件麻烦事。因为母亲不能独自站立,所以洗脸地点选在客厅窗台上,马桂荣可以靠窗台台面支撑起身体,小丹莹先要打来洗脸水,将香皂和毛巾放在脸盆内,再吃力地将脸盆举到窗台上,还没有窗台高的她只能站在方凳上为妈妈洗脸,所以每次洗完脸,两人都满身是水。
夏天还没什么,可冬天小丹莹却要走十多分钟的路程上学,有时走到教室湿衣服冻得硬邦邦的,得缓一上午才能干透,可小丹莹满不在乎。每到冬天,妈妈经常无故“拒绝”洗脸,可小丹莹绝不让步,她说要让母亲每天都很漂亮。
早餐说是马桂荣“做”,实际小丹莹更累。因为锅台太高,小丹莹身高还没有达标。这些饭菜都是姥爷或表姐提前做好的,母亲负责热一下,就是这简单的热饭,马桂荣从客厅“走”到厨房也要10分钟的时间,她要一手搭在小丹莹肩膀上,一手扶墙,一步步挪到厨房,然后一手扶灶台,一手完成热饭工作。吃完饭,小丹莹会翘起脚来在水池里将碗刷干净,收拾好碗筷,才背起书包上学。
临走前,小丹莹会把妈妈扶到窗台前,这样妈妈可以靠着窗台看看外面的世界,等她放学回来好给开门。等待是难熬的,可对于马桂荣来说,却是快乐的,虽然她要站上一上午甚至一天,但想到能为女儿做点事,马桂荣的心里就充满了快乐。女儿太小,自己打不开锁,“为女儿开门”是目前她唯一能为女儿做的事。尽管双腿的疼痛总是伴随着她,可她仍咬牙坚持,她不能坐下,因为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她自己根本无法站起来,就不能给女儿开门了!想到女儿天真的笑容和乖巧的身影,无论多难受,马桂荣都克服。11点30分,她会准时挪到窗台前,张望女儿的身影,提前挪到门边。一次,她“走”急了,身体失去平衡摔到在地上,女儿心疼地在门外哭,她咬牙坚持爬到门口,打开了房门,小丹莹抱着妈妈磕青的胳膊放声大哭,妈妈却安慰女儿“没事,一点也不疼!”对小丹莹来说,最盼望的是姥爷和表姐的到来,因为这样,不但自己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更重要的是妈妈可以在床上休息,不用等待给自己开门了。
3年来小丹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作为一名母亲,她为没给女儿带来童年的快乐而深深自责。“有时候,我想到死,我活一天,就给女儿增加一天负担,9岁孩子应是在父母呵护下快乐成长的花朵,可小丹莹却承担起一个成人也难完成的重担,我不配当母亲呀!”说到女儿马桂荣愧疚不已。
小丹莹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深爱自己的母亲和这个家庭。为了让母亲有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她坚持每天打扫房间,她说要让妈妈拥有一份好心情。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马桂荣也力所能及地“配合”女儿的行动,将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小丹莹坚持两天一拖地,她说这样即使母亲摔到了,也不至于满身灰尘。小丹莹手小,拧不动拖布,母女俩就一起拧,可即使这样也拧不干净,小丹莹就拽着湿漉漉的拖布来回走,每次拖地都要几个回合才能把地擦干净,虽然很辛苦,可小丹莹一直坚持。看到女儿弱小的身体拖着大拖布来回擦地的情景,马桂荣的心在滴血!
“这几年可难为孩子了,尤其是晚上,她从来没睡过一次安稳觉。”马桂荣内疚地说。肌无力患者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可一个姿势久了浑身酸痛,必须变换姿势,这需要外力帮助。于是,每个夜晚,熟睡中的小丹莹都会定时醒来,帮助妈妈完成翻身的动作,然后再睡去,这个动作小丹莹每晚要重复四五次,而且3年来没有一天间断过……对于一个刚刚八九岁的贪睡孩子来说,这是怎样的毅力呀!
此外,伺候母亲大小便,也是小丹莹的“功课”之一。每次方便时,小丹莹会先将塑料布铺到床上,扶着母亲躺下,再将便盆垫在母亲身下,最后将便盆倒掉,冲洗干净。这些大人们都不愿干的工作,在小丹莹的眼里,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记者问小丹莹,是什么给了这样的毅力,她告诉记者,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给她力量。临终前,父亲拉过7岁的小丹莹说:“好好学习,替爸爸照顾好妈妈,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小丹莹痛哭着答应了爸爸的嘱托。从此,“照顾好妈妈”成了小丹莹心里最重的事。
马桂荣告诉记者,懂事的小丹莹3年来放学就回家,从没有在外玩耍过。小丹莹说,看到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也羡慕过,但她不断地告诫自己:“妈妈需要我,我和同学们不一样!”
家里经济困难,只能勉强糊口,可小丹莹从不抱怨,家里做什么,她吃什么,从不提额外要求。因为营养不良,已经9岁的小丹莹看起来明显要比同龄孩子矮一大截,纤细、瘦弱,可她照顾起母亲却丝毫也不含糊。夏季,洗衣服的工作几乎被小丹莹承包了,尽管衣服洗得不是很干净,但小丹莹说,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妈妈喜欢穿。说起照顾妈妈来,小丹莹有些腼腆,她说自己有时候也会偷懒,可想到爸爸的嘱托,她就会坚持下去,她说自己会把妈妈照顾好,她最大的心愿是让妈妈重新站起来。
尽管支撑起这个家花费她很多的精力,小丹莹的学习成绩依然在班里名列前茅。
无私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温暖
一年前,社区韩春英书记了解到马家的不幸,从此她将爱心撒向了这个家庭。年初,她联系到哈尔滨麦迪格眼镜公司免费为小丹莹配制了一副4000元的矫正视力眼镜。今年1月,她又联系到哈尔滨市友联洗浴休闲广场帮扶这对母女。该单位不仅捐助了4000元钱,还给这个家庭更换了一台29英寸的长虹彩电,安装上了有线电视,每个月还送来成箱的牛奶、方便面、罐头。每到换季的时候还给小丹莹送去漂亮的新衣服。难能可贵的是,友联的经理刚上初一的儿子,每月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600元资助给小丹莹。他们还明确表示:如果哪家医院能治愈丹莹妈妈的病,我们来支付全部医药费!
现在,小丹莹每天都试着牵着妈妈的手慢慢走,她希望奇迹发生,妈妈的病能够康复,那时她会领着妈妈去外面转转,牵着母亲的手尽情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