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1日电 30日,市政府在哈尔滨市动力区召开“慈善超市”建设和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现场会。会议确定,今年全市各区将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至少建设一处30平方米以上的“慈善超市”;各区将建设一处农村敬老福利中心,小县建设3处农村敬老福利中心,大县(市)建设5处农村敬老福利中心。副市长张桂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人员参观了动力区建筑街道办事处的“慈善超市”、进乡街道办事处的“亲民超市”和东方红村正在建设中的公寓型敬老院。
据了解,截至2005年底,全市已经创建“慈善超市”125家,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3年来,“慈善超市”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17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7万人次。哈尔滨市193个乡镇有农村敬老院192所、床位9007张,集中供养8995名“五保”对象。但因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布局不合理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目前还有9500名“五保”老人无法入院。
针对这一现状,会议要求各区、县(市)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慈善超市”建设,建立“慈善超市”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要进行整合,恢复成经常性捐助点,达到规定标准的“慈善超市”,要拿出专款给予物资帮助和重点支持。要保证捐赠渠道畅通,积极探索救助服务与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新思路,增强“慈善超市”的生命力。要大胆尝试购买公益岗位、建立“义工”协会和志愿者队伍的新途径,建立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会议要求,对原有的农村敬老院,除必要保留的外,一律盘活资产,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到“十一五”末,全市农村敬老院将由现在的192所整合为100所左右,每个区县(市)重点建设一所床位在200张左右的中心敬老院。